葉 慧 昌
就診中醫的患者,常被提及有『血虛』的問題,至於什麼是血虛?是否就是貧血?常會搞不清楚。事實上,貧血是現代醫學的診斷名詞,是指經由抽血化驗,發現血液循環中的紅血球數目減少,或單位血容量中之血紅素含量減低的疾病。不管是缺鐵、失血、溶血,甚至是骨髓病變都可能造成貧血。至於中醫所講的血虛證,則是古人在缺乏儀器設備的情況下,經由望、聞、問、切的診察,所發現的一組特殊臨床症候群。雖然貧血與血虛證的基本定義不同,但在臨床辨證與治療上,卻有許多相通與不謀而合之處。
血虛的症候,是體內血液虧損,以致臟腑、器官、經絡缺乏血液濡養的表現。在中醫學的臟腑理論中認為: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和生血,故血虛與這三臟的關係最密切。臨床上處方用藥必須根據其特點偏向,才能發揮良好療效:
一、一般血虛:主要症候為面色不華或萎黃、頭暈、目花、舌質淡、爪甲色淡、脈細。治療方法當然是補血,像當歸、熟地黃、白芍、何首烏、旱蓮草等藥,對各種血虛都可通用。若同時有氣短乏力、汗多身倦,是為氣血兩虛,可用當歸補血湯或十全大補湯來補氣生血。但若容易上火,有口乾舌燥、失眠、大便秘等,則需慎用。
二、心血虛:除有一般血虛症候外,還有心神不安的特點,如心悸、健忘、失眠、多夢等症。可加用養血安神藥,如丹參、酸棗仁、龍眼肉等。天王補心丹具有養陰血、寧心神的作用,是最常用於補心血的方子。
三、心脾血虛:除有心血虛症候外,還有脾胃運化功能不足、脾不統血的特點,如食慾減退、神疲、月經不調、崩漏、失血等症。可加用健脾藥同用,像歸脾湯就是養血安神與健脾益氣藥同用的良方。
四、肝血虛:除有一般血虛症候外,還有肝藏血不足、不能榮目和養筋,以及影響沖任二脈等特點,如眼睛乾澀、手足發麻、肢體拘攣、爪甲乾枯、月經不調、閉經或經量明顯減少等症。可加用枸杞子、桑椹、雞血藤等補血養肝藥。四物湯因為兼有活血養肝作用,對於肝血不足或月經不調者,每多以此方為基礎進行加減應用。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習慣擅自服用四物湯來補血,未根據個別體質變通加減,以致造成許多副作用,此點不可不慎!
(作者為中醫博士、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