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皰型肌膚的形成及理療
健康、亮麗的肌膚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但幾乎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有一段時間被面皰所困擾,尤其是在青春期時,伴隨滿臉油光的粉刺、面皰,更是每個青少年的夢魘。
維持在弱酸、濕潤的肌膚,沒有面皰的問題;唯有油脂分泌過量、膚質偏鹼,以下現象便接踵產生:
1.細菌容易滋生
2.緩和角質化讓皮膚變得粗厚
3.容易受刺激而有敏感傾向
4.不容易上妝,易脫妝
5.毛孔變粗大,膚質不潔時,便會造成栓塞
6.容易滋生粉刺、面皰
※面皰肌膚分為四個時期
1.粉刺:白頭(閉口)、黑頭(開口)
2.丘疹:開始有發炎現象
3.膿皰
4.囊腫
※影響面皰的代表性菌種
『厭氧菌』P. acnes 為造成粉刺之主因,當毛孔阻塞,使得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無法正常排出,阻塞的毛孔使氧氣變少,引起厭氧性的P. acnes過度繁殖,分脂化酵素分解毛囊中皮脂變成游離脂肪酸,對皮膚有強刺激性,使毛囊周圍皮膚紅腫發炎,形成膿包性或囊腫性痤瘡。
1.初油酸菌(粉刺)
2.葡萄球菌、棒狀桿菌(發炎)
3.卵圓皮屑芽胞菌(頭皮屑)
影響面皰及皮膚偏油的主要腺體是皮脂腺,而其分泌受氣候及荷爾蒙所影響,例如:男性荷爾蒙及黃體激素會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而女性荷爾蒙、動情激素則會緩和此一現象。
對於面皰膚質的判定,則以發炎部位的面積為基準,若發炎面積超過50%以上,則界定為嚴重面皰;超過10%以上,則界定為面皰肌膚或敏感面皰;而10%以下,視其粉刺的多寡,分為粉刺面皰或油性面皰肌膚。
※特徵、種類與形成原因
一、特徵
1.皮脂分泌旺盛,呈現滿臉油光。
2.皮膚厚硬、紋理粗、角質肥厚、毛孔阻塞、易形成粉刺、失去光澤、無透明感。
3.毛孔粗大、發炎、紅腫
4.容易脫皮、脫妝、晦暗及膚色不均
二、種類
1.青春痘 青春期
2.濕疹型面皰 葡萄球菌、棒狀桿菌
3.毛囊炎
4.機能障礙型面皰
三、形成原因
◎內在因素:(佔80%)影響皮脂腺的分泌,油脂分泌過多
1.荷爾蒙分泌不平衡(性荷爾蒙)男性荷爾蒙30%、女性荷爾蒙70%
(黃体激素、動情激素,卵泡激素)
2.皮脂腺分泌過多
3.腸胃障礙
4.睡眠不足、過度疲勞、肝功能欠佳
5.貧血、缺少運動、生理障礙
6.營養不均衡、缺少維他命A、B2、B6、C、D、E
7.食用不適體質之藥物、腎功能欠佳
8.酸性、刺激性、油性食物用量
9.工作或精神壓力
10.遺傳
◎外在因素:(佔20%)造成油水平衡不均
1.清潔不徹底
2.長期使用不當化妝品或清潔用品
3.細菌感染(衛生習慣不佳)
※預防及理療要訣
面皰肌膚之理療首重清潔、保濕,忌用滋養產品,並且須內外兼顧,再加上食療。
1.淨化肌膚、暢通毛孔
2.抑止皮脂腺過度分泌,調理油水平衡
3.制菌抑菌(天敵原理:以菌制菌)
A.嚴重面皰者、隔離、防晒及彩妝產品暫時不宜使用,可以霜狀之抗痘淨化或抗敏產品替代,以作為隔離防護。
B.切勿用手觸摸,更不可自行用手擠壓。
C.建立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及正確的保養觀念,未經專業美療師指示切勿自處理。
D.用量及使用順序,都有決定性的效果,切勿忽略。
面皰肌膚的處理,對專業美療師而言,好了卻能不留下任何的疤痕凹洞是上沙龍清痘痘處理面皰,有效且快速的方法。正確的面皰清理五大步驟如下:
A.清潔、淨化
B.消毒、殺菌
C.開口
D.清除(直至淋巴液流出,但若有出血現象,則是已傷到真皮層)
E.鎮靜、修護
美療師在清除面皰之前必須先透過正確的辨識,確定客戶不會有過敏、感染的現象,且膚質可承受清除面皰時的傷害,切不可因手癢、職業病,而未能做到有效的護理。
面皰清除後的護理工作,首重鎮靜、消炎,所以需選擇有抗敏、消炎、殺菌、鎮定等效果之產品,但若客戶本身膚質脆弱,則無法吸收或可能引起排斥現象,所以對於弱質肌膚,則需選擇溫和不刺激,又具鎮靜效果的產品,放棄強效理療的殺菌消炎產品。
注意事項:
1.預防須內外兼顧,而其重點在於保養品的選擇
2.微酸性可調理皮膚PH值的洗劑
3.可調理油脂分泌,淨化皮膚的化妝水、精華液
4.無刺激性油份的保養品,尤重保濕
5.切勿用手觸摸,更不可自行擠破
6.忌食油炸、刺激性食物
7.嚴重面皰時,隔離防曬產品暫時不用,可以霜狀產品代替
8.建立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及正確保養觀念
9.用量及使用順序,都有決定性的效果,切勿忽略
中醫辨證
引起青春痘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皮脂腺機能亢進、細菌、飲食、內分泌、甚至情緒及不良的敷面劑等都有可能,每個人都不太一樣,中醫則認為與濕熱內蘊、痰血阻滯有密切關係。
青春痘在中醫學文獻中很早就有記載,但名稱不一,唐宋以前稱為粉刺、面皰、面渣砲、面粉渣,明代以後又稱酒刺、粉花瘡、肺風粉刺等,對其症狀、治療很早就有了描述。已指出了其病因與風熱、血熱、肺熱蘊結有關,治療主要以散風、宣肺、清熱為主。
古人提出的風熱、血熱、肺熱之外,認為青春痘與血瘀、濕盛、痰核、胃腸實熱、熱毒蘊結有關。通過臨床觀察可以發現, 80%以上患者均有舌苔黃膩,納呆(不欲食,不思飲食),便秘或大便乾結,疲乏,局部皮脂溢出過度旺盛等症狀,並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現,如面部結節、囊腫,舌質紫色斑點等,可見其發生與濕熱內蘊,痰血阻滯有密切關係。
至於發病的年齡方面,18-20歲青少年,陽氣旺盛,屬於陽熱有餘之體,且面部暴露易於感受濕邪的侵襲,一旦入於體內,極易化熱或與內熱相結合,形成濕熱,加之過食辛辣油膩的食物,致使脾胃積濕生熱,濕熱內蘊,即可影響臟腑功能,亦可薰蒸顏面等處肌膚,使毛竅壅閉,皮脂排洩不暢,招致外邪入侵。因此肺經風熱、濕熱內壅、氣血郁滯為造成青春痘的主要病因,與西醫認為與皮脂代謝紊亂及痤瘡棒狀桿菌分解脂肪等有關的致病因素頗相吻合。
青春痘中醫療法
1.肺熱血熱型:
症狀:以面部眉間及下頦部為主,病灶呈多形性,如紅疹、粉刺或膿皰等,伴有面部潮紅,皮膚紅腫疼痛、搔癢,苔苔薄白,舌質紅。
治則:治宜涼血清熱。
藥方:枇把葉(去毛包)、桑白皮、黃芩、生山梔、黃柏、知母、生地、野菊花、淨蟬衣、馬齒莧、生甘草。
2.脾胃濕熱型:
症狀:病灶以丘疹、膿皰為主,皮疹色紅,常伴有腹痛、食欲不佳、口臭,小便短赤、便秘,舌苔黃膩、舌質紅。病情常因應酬或吃到辣椒、油炸高熱量食物而惡化,治宜清熱化濕通腑。
治則:治宜清熱去濕,通腑泄濁。
藥方:黃連、黃芩、黃柏、茵陳、山梔、龍膽草、生山楂、生薏仁、白花蛇舌草、大黃。
3.熱毒型:
症狀:病灶以膿疤、癤腫較多,伴有面部熱痛,口渴心煩,溲黃便乾,苔黃燥,脈弦數。病情常因日曬或熬夜後加重。
治則:治宜清熱涼血解毒。
藥方: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黃連、黃芩、生山梔、丹皮、赤芍、白芷、連翹、生甘草。
4.氣血鬱滯型:
症狀:皮疹經年不退,膚色暗紅,男性面色晦暗或紫紅,女性經血來潮皮疹加重,經後減輕,月經不調。舌苔薄白,舌質黯紅有瘀斑。
治則:宜理氣活血,解毒散結。
藥方:當歸、象貝母、丹皮、赤芍、桃仁、紅花、夏枯草、制半夏、丹參、金銀花、蒲公英、牡蠣(先煎)、生甘草。
5.痰瘀結聚型:
症狀:皮疹反復發作,腫塊凹凸不平,破潰後遺留疤痕。舌苔滑,舌質淡紅。
治則:袪痰軟堅,活血化瘀。
穴位按摩療法
1.主穴:曲池、合谷(雙),肺經風熱配大椎、肺俞;脾胃濕熱配足三里;衝任不調配三陰交。每日按壓2-3次,每次10分鐘。
2.耳穴貼壓治療:用王不留行子貼壓耳穴。
取穴:內分泌、激素、皮質下、 肺、心、胃,每天指壓I0分鐘,兩側耳穴,隔日輪換。
中醫療法主要根據個人體質。若有明顯的發癢、化膿、紅腫,則屬發炎性的青春痘,須以清熱解毒的銀花、連翹、黃連、紫花地丁、黃花地丁、板藍根等,配合外用藥來治療。若有滲出物就要清熱利濕,用藥為車前子、龍膽草、黃芩、茵陳等。若病況以結節、囊腫為主,則目標在涼血化瘀散結,藥方包括桃仁、赤芍、牡丹皮、紫草、王不留行。另一方面,還要考慮體質,譬如部分女性的青春痘與月經週期有關,若有肝腎陰血虧虛者,可加養肝補血之品;有陰虛火旺者,則加養陰降火之品;有睡眠障礙者,要根據證型加以調整,如有心火者治之以清心瀉火,心陰不足者治之以養心安神。
另一調理之道在控制飲食,油炸、辛辣、高熱量的食物能免則免,熱性水果如龍眼、芒果、荔枝、榴槤等也不宜。多吃性味平和的蔬果,像是菠菜、空心菜、黃瓜、絲瓜、筊白筍、竹筍、蘋果、葡萄、木瓜、櫻桃、草莓、柳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