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中西醫觀點與治療
最近有位女藝人因工作壓力大,導致生理時鐘大亂,「大姨媽」1個月來3次,月經次數過多,就很可能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像門診裡某位33歲熟女,近半年來「大姨媽」每天報到,跑遍北中南各大醫學中心,做遍各種檢查皆是正常,西醫的治療也不見具體成效,又到處找名中醫診治,到頭皆是徒然,奔波6個月身心俱疲,神形憔悴且面色發白,甚至已到求神問卜的境地,後輾轉經人介紹過來求診,經過數個禮拜調治,目前已屬穩定恢復中,擺脫「大姨媽」天天出現的窘境。
現代醫學在診斷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之前,首先須排除掉器官性的疾病,如子宮腫瘤、感染、懷孕、全身血液機能異常、甲狀腺、肝臟疾病(肝硬化)和腎上腺異常等等,甚至藥物的影響。當排除以上問題時,才能考慮到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可分為排卵性與無排卵性兩種
1.無排卵性出血:佔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80-90%,可能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飲食、肥胖、過度運動、雄性素過多、高泌乳血症等等有關。青春期與停經期前後常見。
2.排卵性出血:佔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10-20%,多見於生育期。若僅是月經間出血,一兩天後就停止且出血量少,屬排卵期出血則較不需擔心;若是黃體機能不足,月經來前會有點狀出血,月經週期短且血量多,常見於習慣性流產與不孕婦女,則需積極治療,常使用排卵藥或黃體素。若不想生育者,可考慮服用口服避孕藥至少三週期。
其實統計上約10-20%的生育年齡女性會有排卵期出血的情形,現代醫學稱「排卵期出血」,傳統醫學稱之為「經間期出血」。只要多休息、避免壓力過大、不要過度勞累、飲食清淡,出血量稍多者,可適時給予一些中西藥,一般多可改善。
現代醫學治療方面可分內科與外科療法
1.內科治療方面:常用藥物有雌激素〈急性大量出血需靜脈注射〉、黃體素、排卵藥、口服避孕藥、療得高Danazol〈一種類雄激素之荷爾蒙製劑〉、性腺刺激素釋放類似物(GnRH-a)等等。
2.外科治療方面:有子宮內膜刮除術、子宮內膜電燒術及雷射切除術、與子宮切除手術,都能即刻止血,主要是針對大量出血,且對藥物反應不良者,不過有時會影響病患生育能力。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有些簡稱功血」,中醫可歸類於崩漏的範疇。傳統醫學很早即有記載,《諸病源候論》云:『非時而下淋漓不斷,謂之漏下。』『忽然漏下,謂之崩中,屬經亂之甚也。』崩與漏義雖有異,但『崩為漏之甚,漏為崩之漸』,且在疾病演變過程中,二者常相轉化,故臨床上概稱崩漏。《婦人大全良方》提到『論曰︰夫婦人崩中者,由臟腑傷損沖脈、任脈、血氣俱虛故也。沖任之脈為經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絡,內榮臟腑。若無傷損,則陰陽和平而氣血調適,經下依時。』,正如《濟生方》也云:『崩漏之病,本乎一證,輕者謂之漏下,甚者謂之崩中。』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傳統醫學認為與腎有密切關係,並與肝脾相關。主要病機是沖任損傷,影響臟腑氣血,導致陰陽失調,不能制約經血所致。引起沖任不固的常見原因有血熱、血瘀、腎虛、脾虛。中醫的治療常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並按照歷代醫家提出的理論和臨床經驗,掌握『塞流、澄源、復舊』三法靈活運用。而且針對不同年齡的婦女,病機和治療也略有差異。
治療的目標,則無論中西醫皆是:及時止血、預防復發、恢復生育功能、調整月經週期,尤其中醫對於癒後的體能恢復具有其獨特之處,但急性大出血時,中西醫適時搭配才是萬全之策,甚至出血量太大時也需考慮現代醫學外科手術療法。
中醫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需根據其辨證才能決定適當的處方。常用方劑有:黃連解毒湯、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失笑散、六味地黃丸、右左歸丸、補中益氣湯、理中湯、歸脾湯、丹梔逍遙散等等。治療大方向除止血外,依據健脾、固腎、涼血、活血、舒肝,達到固本培源的目標。親愛的女性朋友,當發生子宮不明原因出血時,請勿過度驚慌花容失色,應儘速找醫師診治,若確認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則中醫的治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作者-安然中醫診所院長 吳俊廷醫師
資歷-中西醫雙執照醫師 兼具西醫小兒科專科醫師資格
院址-台中縣龍井鄉國際街135號 TEL-04-26523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