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功能性子宮出血』
• 因性腺內分泌失調而引起的異常性子宮出血,稱為功能性子宮出血。
• 中醫學上屬於崩漏、月經失調、經行先期、先後無定期、經期延長或月經過多等範圍。
• 中醫學上致病機理為機體正氣不足、感受外邪,損傷沖任之脈,不能約制經血所致。
• 《諸病源候論》:崩中之狀,是損傷沖任之脈…勞傷過度,沖任氣虛,不能約制經血。
• 《沈氏女科輯要箋正》:崩中一症,因火則多,因寒則少,然即時是火,亦是虛火,非實火可比。
• 此外,脾不統血,肝不藏血,瘀血內阻或心脾兩虛等,亦可導致崩中漏下,經血超前量多或經期延長。
引起『功能性子宮出血』之主因
• 室女重在腎氣未充;中年多因肝脾失調;老年多因腎氣衰竭。
另外排卵期子宮出血易與功能性子宮出血,在此附加說明如下:
• 月經周期中間,相當於排卵期時發生的子宮流血,稱為排卵期子宮出血、又稱為月經中期出血或月經間流血。或排卵型宮血範圍。
• 其出血之原因:中醫學上認為是沖任受損,不能固澀之固,多因陰虛、血熱、氣陰兩虛或濕熱下注等引起。
• 現代醫學認為與排卵期雌激素(estrogen)下降有關。
『功能性子宮出血』之中醫證型
1.腎陰虛型:經血非時而下,量少淋漓不斷,質稍稠,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足心熱,顴赤唇紅。
2.甚陽虛型:經血非時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淨,色淡質稀,畏寒肢冷,腰痛如折,面色暗,小便清長。
3.脾虛型:經血非時妄下,量多如崩,淋漓不斷,色淡質稀,面色晃白,神疲氣短,不思飲食,或面肢浮腫,四肢不溫。
4.實熱型: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淋漓不斷,色深紅或鮮紅,質稠,身熱面赤,喜冷飲,心煩少寐,尿赤便結。
5.虛熱型:經血非時而下,量少淋漓,質稠,色鮮紅,咽乾口燥。
6.血瘀型:經血非時而下,色暗有血塊,小腹疼痛或脹痛,舌紫暗有瘀點。
『功能性子宮出血』中醫分證治療
1.腎陰虛:滋腎益陰,固衝止血。用藥如: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藥、菟絲子、鹿角膠、龜甲膠、旱蓮草、炒地榆。
2.腎陽虛型:溫腎固衝,止血調經。用藥如:附子、熟地、山藥、杜仲、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艾葉碳、覆盆子、赤石脂、炙黃耆。
3.脾虛型:健脾益氣,固衝止血。用藥如:黃耆、人參、白朮、當歸、熟地、黑薑、升麻、炙甘草。
4.實熱型:清熱涼血,固衝止血。用藥如:焦梔子、黃芩、生地、地骨皮、地榆、阿膠、生藕節、棕碳、炙龜甲、牡蠣、生甘草。
5.虛熱型: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用藥如:生地、熟地、白芍、山藥、續斷、黃芩、黃柏、甘草、沙參、麥門冬、阿膠。
6.血瘀型:活血化瘀,固
衝止血。用藥如: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熟地、赤芍、五靈脂、蒲黃、川七、茜草碳、烏賊骨。
『功能性子宮出血』屬中醫疑難證,病情纏綿易復發,通常一個療程需耐心治療三個周期以上,治癒後也需注意飲食及生活作息,持續與醫師配合追蹤以持續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