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昌
台灣約有5%的人有慢性頭痛的困擾,這些人每個星期有超過四天頭痛的情形,甚至有人每天都如影隨形般,為頭痛所苦。 長期的頭痛,使人心情無法放鬆、工作難以勝任、睡眠不再甜美、生活失去美滿。許多頭痛的患者,還會擔心得了腦瘤而到處求醫,結果因為焦慮與壓力,反而使頭痛更加劇烈,更不容易好。 頭痛的原因可說是五花八門,如腦出血、蜘蛛膜下出血、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等出血性疾患,腦膜炎、腦膿瘍、顳動脈炎等炎性疾患,鼻竇炎、中耳炎、過敏等耳鼻喉科疾患,青光眼、虹彩炎、鞏膜炎、眼鏡度數不對及眼睛過度疲勞等眼科疾患,牙齒疾病、顳顎關節炎、咬合不正等牙科疾患,還有感冒、發燒、三叉神經痛、高血壓、外傷、月經也常引發,至於大家最擔心的是腦瘤,但最常見的卻是因緊張焦慮而引起的肌肉收縮性頭痛。 藥物也可能成為頭痛的罪魁禍首,例如控制心絞痛的硝化甘油片,本來是為了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但卻同時使得頭皮下的血管也擴張了,因而引起頭痛。所以,如果最近服用了一種新的心臟病用藥,甚至是抗生素、荷爾蒙之後,就開始有頭痛的現象,首先要懷疑是藥物的副作用。 中醫認為眉稜及前額頭痛是屬於陽明經頭痛,側邊頭痛連及耳部屬於少陽經頭痛,後腦頭痛下連於頸為太陽經頭痛,巔頂部位則為厥陰經頭痛,在處方用藥時要加入特別的引經藥。元代朱丹溪就曾提出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等引經藥,如今仍被廣泛應用於臨床。 中醫治療頭痛,首先需分清外感還是內傷。所謂外感就是感受外邪,由於古人認為「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所以外感頭痛都有風邪為患,但風邪往往挾寒、挾熱、挾濕。例如風寒頭痛,多發生於吹風受寒之後,患者怕風,頭痛連項背,宜用川芎茶調散來治療。風熱頭痛則發熱怕風、面紅目赤、口渴、頭痛欲裂,宜用芎芷石膏湯來治療。風濕頭痛,頭痛如被布包裹住般昏脹沈重,四肢困重、倦怠想睡、胸悶、胃口差,宜用羌活勝濕湯來治療。 至於內傷頭痛,是指體內臟腑虧損而起,如肝陽頭痛,患者頭暈脹痛、心煩易怒、睡眠不安,或有口苦咽乾、面烘熱、脅肋疼痛、血壓偏高,宜用天麻鉤藤飲來治療。腎虧頭痛者腦中空痛、眩暈耳鳴、記憶減退、腰痠腿軟、遺精陽萎,宜用大補元煎來治療。氣血虛頭痛者頭痛頭暈、面色蒼白、病程纏綿日久、疲勞乏力、勞累則症狀加重,宜用八珍湯來治療。痰濁頭痛者則頭痛眩暈、噁心想吐、胸悶胃脹、四肢困重,宜用半夏天麻白朮湯來治療。如果頭部曾受撞擊外傷,頭痛可能反覆發作,部位固定,痛如錐刺,日輕夜重,是屬於血瘀頭痛,宜用通竅活血湯來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外大型的研究發現,十萬個頭痛病人中,經過一年的追蹤檢查後,只有十個人罹患腦瘤,也就是只有萬分之一的人是因為腦瘤引起頭痛,發生的機率相當低。所以,常頭痛的人,只要尋求正規的治療,先不要凡事老是往壞的方面想。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 院址:台中市精誠路532號 電話:04-24716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