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早晨起床時,眼皮會有些浮腫,這是因為睡眠時,眼瞼活動減少,血液流動緩慢,使得局部毛細血管壓力增加,液體流出血管進入疏鬆的眼瞼組織,因而引起水腫。然而若到了上班、上課後,仍是眼皮腫脹、睡眼惺忪,那可就要小心了。 水腫患者的初步檢查應包括小便檢查,看有沒有蛋白尿,也要抽血檢驗腎功能是否變差,血中的蛋白質是否下降,還有腹部超音波查看肝的表面是否粗糙,肚子裡是否有腹水,而肺部X光也很重要,如此才能知道心臟是否肥大、肺部是否有積水。 常見的水腫有四種: 一、腎臟病:由於蛋白質由腎臟流失,造成血漿蛋白下降,血液滲透壓降低,水分滲到組織間液;加上腎功能差,無法把水分正常排出,所以患者常是全身及顏面浮腫。 二、肝硬化:以下肢水腫為主,而且傍晚較明顯;有時也有腹水,腹部青筋暴露,手掌有紅斑,或男性女乳症。 三、心臟衰竭:容易在傍晚或工作勞動之後,出現下肢及腳背水腫,病人常會呼吸困難。如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心包炎或慢性肺疾病。 四、甲狀腺功能不足:真皮皮膚會產生水腫,但這種水腫指壓之後不易凹陷。 中醫論治水腫,有陽水與陰水之分。所謂陽水是:發病急,每成於幾日之間,腫多由上而下,胸熱煩渴,小便短澀色黃,便秘,多見於青壯年。陰水則是:病多漸起,日積月累,病多內傷,由下而上,身冷不熱、不渴,小便或短,但多不赤澀,大便或見稀溏,過勞則病症加重,病程較長,多見於正虛久病之人。 中醫治療水腫,常見的有四種證型,其中前二者是屬於陽水,後二者是屬於陰水: 一、風水氾濫 :先從面目腫起,繼而全身皆腫,伴有惡寒發熱。宜 祛風行水 ,可用越婢加朮湯。 二、濕熱壅盛 :遍身浮腫、口渴心煩、便秘、小便赤澀。宜 清利濕熱,可用五皮飲合六一散。 三、脾陽不振: 以下肢水腫為主,伴有食慾減退、大便拉稀。宜 健脾利水,可用 實脾飲。 四、腎陽虧虛: 腰以下較腫,腰膝痠軟、手腳冰冷、易腹瀉。 宜溫腎行水,可用真武湯。 總之,水腫除了影響美觀之外,也會增加皮膚感染及延緩傷口癒合時間。更重要的是水腫往往是身體狀況的一個警訊,必須提早就診,以免小病變大病,大病要人命。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 院址:台中市精誠路532號 電話:04-24716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