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中醫臨床診治之六(必須注重飲食與生活習慣)
天寶中醫診所 院長 林襄穎 醫師
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是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腔以外的部位,諸如卵巢、子宮肌肉層、子宮骶骨韌帶、子宮直腸窩,甚至更遠處如鼻咽喉之類,但主要異位處仍以骨盆腔為主。本病是婦科常見疾病,年齡層也往下發展。
門診中有許多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當中還有不少是20歲出頭的女孩來求治。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病患之前都曾經因為本病而動手術開刀,但之後病灶又死灰復燃,再度復發!但奇怪的是,這些病患常常是再度復發並且症狀已經很嚴重了,才要尋求治療。這點證明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常常不能依照衛教指示,實施例行檢查。
其實目前西醫尚無任何定論能解釋為何會得此病!不過,較多看法認為本病與月經逆流有明確關聯,但是,每個女性或多或少都會發生月經逆流,為什麼偏偏有些女性的體質,無法發揮免疫系統應有的吞噬功能,順利的將內膜的組織碎片給吞噬呢?其實這一連串問題,中醫也有學說可解釋,並且與衛教習習相關。
原來,月經來潮時,少部份經血會將子宮內膜組織碎片沖入腹腔,中醫稱此為“離經之血”。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主張活血化瘀法則,常用藥是少腹逐瘀湯,主要是希望將子宮內膜組織碎片分化,經體內自行吸附代謝掉。細觀少腹逐瘀湯的藥物組成,除了活血藥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乾薑、肉桂等等溫熱藥,因為中醫認為血液遇寒則凝滯,如果月經期間服用這些溫熱藥,就可使經血排出順暢。這也是中醫衛教當中,主張本病患者儘量不要吃冰冷與寒性食物的原因所在!
再者,中醫學認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很多都具備腎虛體質,而腎虛體質常演變為免疫功能較差,所以白血球與淋巴細胞較難以完全吞噬那些逆流的子宮內膜組織碎片,以致讓它們成為病灶,日後發展為子宮內膜異位症!這一點,中醫認為使用補腎藥,例如濟生腎氣丸、六味地黃丸,就可以從內在改善免疫功能缺陷,達到治本的目的。
綜上所述,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注意事項大致如下:
1.鼓勵病患實施例行婦科檢查:屬於高危險群婦女,例如曾患過本病的婦女,或姐妹患有本病者,應3-4個月做超音波檢查;而一般婦女約半年至一年做一次。
2.儘量不吃冰冷與寒性食物:月經期儘量不吃,包括平時也是。但是並不鼓勵病患在月經期刻意吃熱性藥物,這一點必須由專業醫師判斷。因為有的病患是濕熱體質,吃熱性藥物會讓經痛更嚴重。
3.避免腎虛體質:飲食營養均衡、生活規律節制、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不濫服藥物,這都是保養腎臟的小秘訣。
總之,中醫調理子宮內膜異位症,也要求病患注重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適,如此才能達到良好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