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醫網、全國最多中醫師免費醫療諮詢、中醫診所網路掛號入口 台灣中醫網、全國最多中醫師免費醫療諮詢、中醫診所網路掛號入口
搜尋說明
65分鐘回覆
 我去婦產科掛號,醫生說小…

29分鐘回覆
 一些效果較好較常用於頭髮…

33分鐘回覆
 1.請問單方(何首烏),1天最…

72分鐘回覆
 一般人都說喝茶但,但我喝…

5分鐘回覆
 我去年9月左腳踝韌帶撕裂…

53分鐘回覆
 醫師好:家人因椎間盤凸出…

答:
A.由您以上的述說 我去婦產科掛號,醫生說小產血流不乾淨叫我去中醫買…
答:
A.由您以上的述說 找(有經驗)合格的中醫師來[診治]! 是可以治癒四…
答:
2024-03-18 23:58:23補充 想問這些藥吃了會不會像網路說腸子變黑失去…
答:
A.由您以上的述說 @因為在吃抗生素,感覺好像壓不下來... 才會一直在…
答:
A.由您以上的述說 @一些效果較好較常用於頭髮變更多、頭髮變更粗的單…
  

專欄文章
分類 中醫中藥
標題 中藥抗衰老有一套
關鍵字 中藥抗衰老 
發表日期 2008-11-26
作者 陳維苓 中西醫師 
服務院所 仁美中醫診所院長 
文章內容

人瑞耕田 古今都有

長壽到底可不可求?從古今中外的例子來看,中國古代名醫孫思邈活到一百歲,日本有一個叫萬部的家族都很長壽,甚至有人活至194歲;奧地利有人活到185歲,蘇俄有人活到166歲,美國有人活到137歲等等。從長壽者的職業來看,他們有農民、工人、水手、醫生、學者、畫家、歌手、拳師等;也就是說不論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或是從事腦力勞動的人,都有百歲長壽的人。

事實證明,許多老人不但能活到百歲以上,而且還能參加各種活動和從事適度的體力勞動。例如著名畫家齊白石,在其94歲時還能揮筆作畫;名攝影家郎靜山102歲高壽,仍可以背著相機到處獵取鏡頭;曾經參加過義和團的劉老先生,在其91歲時還能精神抖擻的揮舞單刀,上海的一位張老太太,在其102歲時還能自己補襪子;厄瓜多爾的一位老人,在其142歲時還能自己鋤地耕田。


古代如何求長壽

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在防治疾病、增強體質、延長壽命等方面累積了不少經驗,但也嚐試過許多錯誤。遠在漢朝以前,王宮貴族就已經開始追求神仙不老之術,並重視煉丹及服用含鉛汞等金石之藥,後因當代人民過服五食散(其組成為硫黃、石鐘乳、白石脂、赤石脂、紫石英)而致死者不計其數。一直到了隋朝,醫界方才慢慢覺醒因服金石之藥所造成的悲劇,此時推崇用草木之劑抗老的呼聲漸漸升高。

到了明朝以後,醫界更大肆批評金石、紅鉛等之誤謬,而提倡使用無毒的動植物藥,這些藥物必需具備有補益的功效以及性味平和易食等特性。除此之外,各種延年益壽的學說紛紛興起,如以脾胃虛弱引起的衰老、以腎虛引起的老化、以氣滯或其它病邪引起的早衰、以氣血不足、陰陽兩虛引起身體的衰弱等等學說都有其道理。因此之故,推崇辯證用藥來延緩衰老,形成醫界一個新觀念;也就是說不同的人,依其衰老的部位、程度及特性不同,而用藥不同,絕對不是一種靈丹妙藥就可以治百病,也不是你吃了有效的藥,別人就可以照單全收。


愛用抗衰老方藥注意事項:

凡中年以上之人,自覺精神體力欠佳,或有衰老表現者,都應該請教醫師,以判斷是衰老還是疾病。如果只是單純的衰老造成身體的不適,那麼還須進一步根據病人症狀的不同和體質的特點,來確定衰老的類型,並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針對性較強的抗衰老方劑或藥物,絕對不要聽信街坊鄰居的推薦而擅自服藥,或者被誇大不實的廣告所迷感。

服用補益等抗老方藥的時間,一般認為健脾藥應該在早餐之前服用,補腎藥應該在早晨剛睡醒時空腹服用,也可根據不同情況要病人早晚服用兩次;總而言之,服用補益等抗衰老方藥以空腹時的吸收效果最好。

服用抗衰老方藥時,須注意藥物不要濫用更不要過量,先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長期漸進,不可急求速效,假以時日,自然可以改善精神和體力的狀況,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服用期間,也要注意生活起居、飲食、心情等,不能違背養生學的原則。

 




作者:陳維苓 中西醫師       現任:仁美中醫診所院長

院址:台中市文心路三段138-20號1樓 電話:04-23138067


更多訊息請參閱 仁美中醫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renmei@kimo.com/


※本文章內容智慧財產權,屬於陳維苓醫師,請整篇完整轉載。

※對於本文章內容如有任何疑問,歡迎來電洽詢陳維苓醫師。


 

感謝 感謝陳維苓 中西醫師投稿本網站,轉載請取得原作者同意。
點閱數 15548




「本網所提供的健康諮詢,無法取代醫師之當面診斷,亦無法提供醫療行為,若遇疾病仍請儘速就醫」
本網站提供健康知識資訊,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網站資訊內容

 Copyright © 5151線上健康照護聯盟    「工研院文字轉語音試用服務產出之合成語音」 服務信箱: 寫信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