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女士,58歲,96/6/29 來看診:自述96/05/20曾走路跌倒,昨天跌倒兩次,今天又跌倒兩次,平衡感有問題,需扶拐杖始能走路。建議其至醫院檢查小腦是否萎縮,或有其他腦部病變。 96/7/6 報告某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診斷其患小腦萎縮。服中藥後跌倒次數改善,平衡感改善。 96/7/16 走路已大致正常。七月某日發現她已在騎機車。 治此病例回想起五年前,曾有病人之夫因小腦萎縮住某醫院老人安養中心,陪病人去看他時,見其神形瘦弱,全身肌肉萎縮,四肢拘孿,雙管齊下(鼻胃管、導尿管),每日需看護拍痰,整日臥床。我的病人說她先生三年前開始走路不穩、肌肉萎縮。那時只是天天去按摩推拿四肢,後來才經西醫診斷為小腦萎縮,當發現不能挽回病勢時,因為家裡無人照顧,只好送往養老院。 去安養院看他那天,剛好是秋天,望著安養院一片暮氣,蕭颯的風還有凋零的落葉,映照著垂暮的生命,令人不勝唏噓感慨。 醫病關係很微妙,要有那個緣份。就算三年前遇到了,也要他肯吃藥才有用,縱使吃了藥,也得耐心服用。看過太多病人,吃 一兩 次藥,療效還沒出現,就沒耐心繼續服藥。也看過太多人,其病之初起,病家也不在意,或者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太多,等到難以挽回了,醫者也只能徒呼耐何。總之是緣份吧! 醫家與病家有機會相遇,是緣;病家對醫者有信心能耐心吃藥,是份;醫家要有治病能力也是份。緣份皆備,才能治得好病。表面的噓寒問暖不是真正的對病人好,真正對病人好應該是要積極學習研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