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醫網、全國最多中醫師免費醫療諮詢、中醫診所網路掛號入口 台灣中醫網、全國最多中醫師免費醫療諮詢、中醫診所網路掛號入口
搜尋說明
68分鐘回覆
 四肢發熱∼有看過神經內科…

65分鐘回覆
 我去婦產科掛號,醫生說小…

29分鐘回覆
 一些效果較好較常用於頭髮…

33分鐘回覆
 1.請問單方(何首烏),1天最…

72分鐘回覆
 一般人都說喝茶但,但我喝…

5分鐘回覆
 我去年9月左腳踝韌帶撕裂…


專欄文章
分類 臨床經驗
標題 《誰需要增強免疫力?》
關鍵字 免疫力/免疫系統/營氣/衛氣 
發表日期 2020-03-17
作者 羅瑞陽中醫師 
服務院所 仁有堂中醫診所 
文章內容

  近日大家忙著排隊買口罩,傳播媒體也找來各式各樣的專家,報導疫情、分析情勢、教導防疫。資訊透明化是好事,但過多的訊息轟炸,難免令人無所適從。像各式各樣的增強免疫力方式,想說如果不能抗病毒於口罩之外,好歹增強體內的防禦系統,鞏固一下最後防線。中醫既然有免疫系統的架構(見《如何了解免疫力?談中醫之正氣與邪氣》),中藥又是如何來增強免疫力? 更重要的是,有需要增強免疫力嗎?


上篇談到了正氣與邪氣,這裡再引入一個名詞 -「衛氣」。中醫學中將具有保衛機體作用的正氣稱為「衛氣」,其功能是用來抵禦外源性的致病原。《靈樞.本藏》:「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描述了衛氣如何調控皮膚肌肉以抵抗外邪入侵的功能。相當於一種非特異性的皮膚免疫功能(不是針對某種細菌/病毒而設,而是比較像防護罩的概念),它也有強弱的分別,《靈樞.五變》:「人之有常病,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邪之所舍也。」衛氣不足,導致皮膚腠理不密、不堅固,因而常常生病。防護的不夠嚴密、力量不夠強,外邪容易入侵,就會反覆生病,也許是同一種症狀(過敏),也許是不同的症狀輪流發生。

那很簡單啊,是不是只要增強衛氣,禦邪於外,就不會生病? 所以,衛氣是越強越好嗎? 容我再介紹一個專有名詞-「營氣」,營氣是行於脈中具有營養作用之氣。因為它富有營養,在脈中營運不休,故稱之爲營氣。由於營氣在脈中,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營與血關係密切,可分不可離,故常常將“營血”並稱。《靈樞.營衛生會》:「人受氣于穀,穀入于胃,以傳與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週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營氣和衛氣的來源都是食物,這也很合理,不可能無中生有嘛! 在體內的運作也是互相協調配合,好比一支軍隊出去打仗,不可能只有作戰部隊,一定得要後勤支援,這樣才能完美地執行任務。

玉屏風散(黃耆、白朮、防風)常被拿來治療氣虛表弱、易感風寒,是非常典型增強衛氣的方劑。這一類患者通常外型偏於瘦弱,比較怕冷,腸胃吸收不太好,稍微吹點風、受點涼便流鼻水、打噴嚏。假若沒有這些問題,而服用了這些增強衛氣的藥物,是不是可以將免疫力再往上提高一些?臨床上常有患者自述自己火氣大,但甚麼是”火氣”? 朱丹溪《格致餘論》: 「氣有餘便是火」,氣是指陽氣/衛氣。有餘,是比較多的意思,比誰多呢? 比營血多。好比作戰的士兵數量超級多,但是後勤補給相對地缺乏,那士兵能好好打仗嗎? 肯定是不能,也許還會到處去掠奪呢! 這一點,在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虹彩炎等)患者身上特別明顯,身上的防衛系統已經不太聽話了(攻擊自己人),你還一直幫它增強火力,能不出亂子嗎?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根據上下文義,當指藥食之氣味而言,即氣味純陽者為壯火,氣味溫和者為少火。藥食氣味純陽的壯火之品,久服或多服,則易耗傷人體之正氣;氣味溫和的少火之品,食之則能補益氣血,使正氣旺盛。這也是藥物與食物的區別。藥物力道較足,用來治病,食物溫和,適合長期食用。

但有些介於藥物和食物中間的,那就靠劑量來拿捏。以薑為例,一般方劑中用到的乾薑,約三錢左右,生薑則是五錢上下,與平日煮菜的用量是有差別的;黃耆平日也有不少人拿來作養生補氣的茶飲,可是治病的用量,至少每日要一兩起跳,甚至二兩,幾錢幾錢煮來喝的只能算是食物。薑黃也會在日常飲食中常吃到的,如咖哩。《本草備藥》:「理血中之氣,下氣破血,除風消腫,功力烈於鬱金。」做為食物調色的用量都不會太大,可是吃的量多、天天服用拿來當作保養、增強免疫力就沒道理了。

中醫治病,是透過身體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如發熱、惡寒、咳嗽、睡眠狀態、大小便、舌象、脈象等等,來幫你調理,使身體趨近內、外平衡的狀態,比較沒有量化的數據,這是優點亦是缺點。血液檢查可協助免疫力狀態的評估:如白血球數量、免疫球蛋白、補體等,作為當微觀的血檢已出現變化,但還未出現症狀時的用藥依據,提早預防病情的發生或惡化。

感謝 感謝羅瑞陽中醫師投稿本網站,轉載請取得原作者同意。
點閱數 4420




「本網所提供的健康諮詢,無法取代醫師之當面診斷,亦無法提供醫療行為,若遇疾病仍請儘速就醫」
本網站提供健康知識資訊,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網站資訊內容

 Copyright © 5151線上健康照護聯盟    「工研院文字轉語音試用服務產出之合成語音」 服務信箱: 寫信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