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林中醫診所 - 顏榮輝中醫師
腹瀉幾乎是每一個人都曾碰過的疾病,其病因多以溫邪為主或感受高溫或濕熱所侵或脾胃失於健運使水濕內生或內外濕邪相合為患,即所謂無濕不成瀉。
內經云:「諸濕種滿,皆屬於脾」。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常,清濁不分,混雜而下,並走大腸發為泄瀉,最易困脾,脾濕健運又易生濕,兩者常常互為因果,此外飲食失常,情志失調,如憂思惱怒也能傷及脾胃,使其運化升降功能失常,而發為瀉泄。
本病辨證當分寒熱虛實。病初起實證居多,或為寒濕或為濕熱或為傷食久瀉虛證居多或為脾胃虛弱,或脾胃陽虛,但也要注意虛實挾雜濕邪偏盛之證候。
【病例一】
女 王×× 24歲 主訴:腹瀉、腹痛。
王小姐進入診間時抱著肚子直喊痛,在候診時已跑廁所兩次,我問:「何時開始腹痛?」答:「今天下午開始腹痛、腹瀉直至看診已拉肚子五次了。」問:「排便味道形狀如何?」答:「皆是水便,味道惡臭。」問:「有無吃不乾淨食物?」答:「很可能是昨晚吃海產。」我診其脉促,其身體發熱,量體溫38.2℃。舌質紅苔黃薄,當是食物中毒,為濕熱下注,治宜清利濕熱。
處方:葛根黃連黃芩湯+木香3×3日再針合谷,土興穴,針完後腹痛已改善,囑其今晚及明日早餐先吃稀飯。三日後回診,病除已能談天說笑,原方再給五日。追蹤已痊癒。
【病例二】
陳×× 男 37歲 主訴:倦怠、腹瀉日三次。
陳先生來看診時一臉倦容,抱怨:「近日頭昏頭重、倦怠嗜睡」。我問:「其工作量?」答:「當業務,整天在外跑,一天工作十小時以上,三餐又不正常。」我問:「排便的形狀次數味道?」答:「大便都不成形,一日三次,味道還好。」我診其脈緩,舌淡胖苔薄白。陳先生是太陰病,此屬脾虛不能運化水榖,當健運脾胃。
處方用:理中湯3×7日,因診時精神已較好,大便依然軟一日二次,但今天會頭痛…診其脈太陽點浮緩。
處方:理中湯+桂枝,3×7日回診時頭痛排便皆已改善,原方再給七日追蹤症狀已痊癒。
【病例三】
廖×× 46歲 主訴:倦怠、頭痛、腹瀉。
廖先生來看診時:「我四肢無力,頭重頭痛。」我問:「排便狀況如何?會口喝嗎?」答:「拉肚子、腹脹、汗一直流、噁心、拼命想喝水。」
我診脈濡緩,舌淡胖苔白膩,再問:「這幾天有沒有在大熱天下工作?」答:「工廠又悶又熱怎會沒有?」我跟他說:「你這是中暑。」
處方:清暑溢氣湯+胃苓湯+滑石,3×3日,再按在大椎處點刺,頓時廖先先說:「身體一陣清涼,覺熱已散出,眼睛亮起來了。」三日后回診症狀已好大半。原方再給五日,回診時已痊癒。
按:暑必傷氣,所以會倦怠四肢無力,暑必兼濕,所以會頭重腹瀉,所以用清暑利濕補脾益氣之法。
一般中暑會用刮砂法,刮砂的確能立竿見影,但刮砂的力量不可超過0.3公分,否則刮過的地方容易造成纖維化。中暑時可拿布包冰,置於耳垂旁,耳朵內即下視丘,當中暑時調溫機能紊亂以冰置於耳旁可使調溫機能恢復正常,中暑現象當可減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