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簡介,照護及穴位保健 目前台灣截肢的病患中,有1/3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每年足部潰瘍的發生率約為3%。終其一生,約有15%到25%的糖尿病患會得到足部潰瘍,其中有一半會感染,而足部感染會增加糖尿病患截肢的風險。 足部病變是糖尿病容易發生的併發症之一,主要有下列幾項原因: (1) 週邊神經病變: 因為侵犯感覺神經,會造成手腳發麻、刺痛等,晚上上述症狀會加重;對於溫度、疼痛、震動的感覺變得遲鈍,造成有傷口而不自知,嚴重時引發足部感染及潰爛。侵犯運動神經,引起小肌肉萎縮、肌肉失衡,造成足部變形、足壓增加。 (2) 週邊血管病變: 週邊動脈血管疾病最易發生於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病人身上。糖尿病會引發全身血管病變,血管容易硬化,造成血液循環不佳。 (3) 免疫系統異常: 高血糖會造成白血球功能異常與巨噬細胞形態改變。研究指出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人體內的白血球吞噬作用會明顯下降、趨化性(chemotaxis)及黏附作用(adhesion)也會受到影響。 (4) 足部傷口: 因血管病變造成局部循環差,組織缺氧,加上血糖高,正是提供細菌繁殖的大好環境,所以當足部傷口、表皮細菌侵襲,容易產生感染而難以收拾。 糖尿病足的照護: (1) 每日檢查足部皮膚,若發現有繭、雞眼、水泡勿自行用利剪或挫刀剪除。若有裂縫、擦傷、潰瘍等以優碘消毒傷口,以避免傷口感染。 (2) 一旦發現傷口有異狀,腳趾頭突然長水泡,或小傷口紅腫潰爛超過一 星期遲遲不好,最好就醫尋求協助。 (3) 保持足部清潔乾淨,避免浸軟皮膚。 (4) 避免穿前頭尖的鞋子、拖鞋、涼鞋,以免因感覺遲鈍,而造成踢傷。 (5) 避免抽煙,因抽菸會加重血管病變。 (7) 避免直接使用電毯或烤燈或其他替代品。 (8) 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 糖尿病的中醫穴道保養: 按摩穴道的動作不宜過重,手指甲需修剪,不宜使用指甲刺激穴道以免產生新的傷口。 平常可多按摩脾俞、足三里、築賓、陰陵泉、三陰交等穴道,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