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國曆5月5日
二十四節氣中,立夏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每年在國曆五月五日到七日左右到來。
由於正值春季氣候轉換至夏季氣候,氣溫漸漸升高,將熱又沒熱透,時而下雨時而晴天的暑濕之氣,總讓人們覺得身心不舒暢。
而這個時期又正值年輕學子考試,財稅申報整合的時候,日常生活上可能發生的小狀況包括:失眠、焦慮、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等,嚴重的甚至神經官能症、傳染病與各種皮膚疾患都是常見的困擾。
你也有類似的困擾嗎?從中醫臟腑經絡學說來看,肺與大腸相表裡,經絡相接續,影響的部位包括:頭面部、皮膚體表、消化系統、新陳代謝等等,調理的方式則以清熱、排濕、開竅醒神、活絡氣血、健胃整腸等等。所以,在個時節如果想自我保健,不妨試試穴位按摩與飲食調理,往往會有出其不意的收穫喔∼
穴位按摩參考:1.內關穴 2.神門穴 3.足三里穴 4.豐隆穴
*內關穴:距離雙手腕橫紋兩寸(三指幅),兩肌腱中央
*神門穴:腕橫紋下,豌豆骨內側凹陷處
*足三里:小腿脛骨緣向外一寸,膝眼下方距離三寸(四指幅)處
*豐隆穴:小腿1/2高度,距離脛骨緣向外兩寸(三指幅)位置
飲食調理建議:
1.紅豆薏仁湯:紅豆與薏仁等量,加水煮湯常喝,可用糖或蜂蜜少量調味,夏天喝涼的也可。而有皮膚症狀的,將紅豆換成綠豆更好。
2.荷葉粥:將乾荷葉兩張切碎泡軟(或新鮮荷葉洗淨)後,用紗布袋裝起,另外量取白米四杯,洗淨後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煮滾。水滾十分鐘後轉小火並蓋上蓋燜煮,關火前加適量糖或鹽調味。
3.仙楂烏梅飲:將山楂3錢、烏梅3錢、陳皮3錢,放入約3000cc的水中,煮沸後轉小火煮約1小時,撈去藥渣後再加入適量冰糖,放涼飲用即可。
不過報馬仔還是要提醒您──交給專業的中醫師診斷並進行中醫調理,會是事半功倍的!
我們下次見∼
(以上資料由風澤中醫診所 江昱寬醫師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