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性早熟呢? 女生在七歲半前乳房開始發育、男生在九歲前睪丸開始發育,即屬於『性早熟』,以及十歲以前月經來潮皆是屬於性早熟之症狀。
通常兒童的發育有幾個快速成長期,第一個是嬰兒期,第一年約可成長廿到廿四公分,第二年約十一公分,四到九歲每年約成長五、六公分,九歲以後到青春期則每年約成長四點五公分。按著第二個快速成長期為青春期:女生每年長六到十公分、男生每年長八到十二公分,在正常情況下,骨骼年齡和實際年齡應該相當,但每個人的發育都會受到遺傳基因的影響,而提早些或晚生,因此有些女生在國小五、六年級時已發育得很好,月經也來了,有些卻到國、高中時月經才來,不過這些都還算正常。
在國小學童的發育調查的結果,台灣的女生平均約在十歲半時胸部開始發育,男生則在十二歲半時睪丸開始變大、顏色變深、皺摺變多。九成以後出現第二性徵,都是正常、可接受的。如果女生在七歲半前乳房開始發育、男生在九歲前睪丸開始發育,即屬於『性早熟』,需要就醫,若女生在七歲半到十歲半間發育,男生在九到十一歲間發育,則只要追蹤即可。
性早熟的小孩為什麼要治療呢?因為十歲以前來月經的小孩,最終身高一般不會超過150公分,這是因為性徵的發育與骨骼的發育是同步進行的。性早熟的小孩骨齡較年齡提前,生長板提前癒合,當然長不高。小孩在十歲以前就來月經心理尚未有準備,可能造成壓力影響學習,或受同學取笑造成心理障礙。
時下小朋友最愛的食物,莫過於炸雞、起司、漢堡等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在營養普遍過剩的情況下,再加上一些環境荷爾蒙如雙酚A、鄰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質的影響,以及氣候的暖化變遷等因素,使得孩子的性腺軸提早被啟動,以致近年來性早熟的案例有逐年攀升的趨勢。據統計,性早熟的比例,女生比男生多出約四至五倍。
在中醫的觀點裡,性早熟是屬於陰虛火旺的體質,容易怕熱、口渴發熱,心情煩躁、愛生氣、手心發熱、胸悶,晚上睡覺偶爾會出現盜汗的情形,也較容易有便秘的問題。中醫的用藥,是以滋腎陰瀉相火的方式來加以調理。中醫治療性早熟的常見用藥包括知母、黃柏、夏枯草、柴胡、生地、鬱金,可以幫助體內分泌系統調理至較正常的狀態。
古人常說:「一暝大一寸」,可見睡眠對於成長的重要,現在的家長,對睡眠反而不是很注重,總是一味給孩子提供許多補品,這樣的做法有點本末倒置。因為晚睡不只會犧牲睡眠的時間,同時也讓生長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如果錯過長高的機會,未來即使再怎麼進補,效果也相當有限。
現代許多小朋友大多缺乏運動,身為中醫師衷心地建議,多做一些能夠動到下半身的運動如跳繩、打籃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對於身高的成長都很有幫助。此外,可以每天在睡前以40℃左右的水溫泡腳10分鐘,也有益成長。但是,有些像舉重、倒立等會造成身體壓迫的運動,應該要加以避免。另外,在治療的過程中,也不能完全依賴醫生,患者本身的生活作息也必須有所改善,同時要有充足的睡眠,輔以適當的運動,飲食方面也不能吃太多高熱量、高蛋白、糖分高的甜食等垃圾食物,如此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