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媽們發現自己懷上小寶寶,心情總是期待又緊張,尤其是新手媽媽們,在沒有經驗的情況內下,一旦身體出現任何的不適,心裡就會七上八下。為了讓小寶寶未來有舒適的生長空間,媽媽的身體會開始做準備,將肌肉與子宮延展擴大,因為這樣會讓韌帶受到牽扯,所以媽媽就會有腹痛的感覺,若沒有出血的情況,就屬於正常的妊娠腹痛,痛處多在兩側下腹部,且程度不算嚴重,時間也不會持續太久。
但如果是一陣陣規律的子宮收縮痛,有可能是流產的徵兆,若是劇烈的腹痛且伴有出血,則可能是流產、胎盤脫離、子宮外孕或卵巢囊腫扭轉或破裂,這些情況就要馬上就醫。另外由於懷孕期間其他的器官會被子宮推開而位移,所以懷孕期間的盲腸炎與腸胃炎也需要與妊娠腹痛做鑑別。
只要不屬於危險情況的妊娠腹痛,中醫處理正常的妊娠腹痛是很有用的,不但可以緩解孕婦的不適,也對未來的產程和胎兒的發育很有很大的幫助。中醫把妊娠腹痛也稱做'胞阻'或'胎痛',多因孕婦身體虛寒、濕滯血虛或氣鬱,導致胞脈因氣血運行不暢受到阻滯而造成的。
裡氣虛寒型的孕婦,在金匱要略中的記載為'婦人妊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固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由於孕婦本身陽氣就不足,懷孕後又更加消耗陽氣,使體內的陰寒更盛,氣血循環不佳,子宮得不到營養與溫暖就越來越虛寒,這種妊娠腹痛的情況常是小腹冷痛綿綿不止,此外也常伴有手腳冰冷,臉色多偏蒼白,食慾不佳,也容易有拉肚子的情形。中醫常用附子湯或膠艾湯來溫暖子宮、緩止妊陣腹痛並養血安胎。
而濕滯血虛型的妊娠腹痛,金匱要略中的記載則是'婦人妊娠虧痛,當歸芍藥散主之'這型孕婦本身水液代謝不良且血液不足,懷孕後又需要更多的血來餵養胎兒,導致血液又更少,進而使整體氣血水循環都不良,以致胞脈受阻因而腹痛。這種妊娠腹痛的痛法是小腹綿綿作痛,孕婦的臉色較偏黃,也常會有心悸、頭暈目眩的現象。中醫會使用當歸芍藥散來養血行氣、緩急止腹痛。
在中醫裡面,肝主藏血,掌管血液的運行,肝臟最好是處於調達的狀態,但懷孕後為了孕育胎兒,血液會自然聚集的下腹,導致肝血較虛,肝一旦血虛,肝臟調達的狀態就會受影響,肝氣就容易鬱結,肝鬱又導致氣滯,氣滯又讓血液循環不好,最後就讓胞脈因氣血循環差而受到阻滯,因而導致妊娠腹痛,這時中醫會開逍遙散來疏肝解鬱,理氣行滯。
希望每個媽媽在經過中醫師的診斷與調理後,整個孕程能更加舒適,用愉快的心情來迎接小寶寶健康的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