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載於皇冠雜誌 103/09
http://www.crown.com.tw/Magcontent.aspx?arg0=727&arg1=1532&arg2=5392
四十歲的王小姐,家庭事業兩頭燒,半年來總是疲倦,還常常感冒喉嚨痛,連脖子都長了疼痛的淋巴結,常跑醫院卻都找不出任何原因,情緒開始有些低落……
三十五歲的陳先生,中年更換職涯跑道,還利用空餘時間多兼份差,近一年不管怎麼睡都睡不飽,注意力很難集中,性致缺缺,提不起勁,就算吃了綜合維他命或者號稱不再漏「氣」的健康食品也不見起色……
疲憊勞倦本是正常的生理反應,用來提醒身體休息生養,但現代人的生活快步壓力緊繃,疲勞開始變得複雜,新聞時不時就出現「過勞死」,所以快來檢視自己的疲倦狀態:
你的疲倦大於六個月嗎?活力低落?
還伴隨:
低燒喉嚨痛?頸部淋巴結腫痛?頭痛?
睡眠出現障礙?全身無力?肌肉痠痛?關節四處疼痛?
怕光?健忘?煩躁?沮喪?思慮不清?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醫師怎麼找都找不出特定原因,你很可能已經開始掉入「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泥淖!
台灣至少有十六萬的民眾被診斷出慢性疲勞症候群,其中以二十五∼四十五歲的上班族為多,女生又是男生的兩倍。慢性疲勞症候群民眾的身心常長期超過負荷,進而出現多變的症狀。現代醫學對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成因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普遍認為某些病毒的感染、免疫系統的改變,以及內分泌──新陳代謝系統的異常都是可能的原因。
中醫常將「慢性疲勞症候群」放入「虛勞」的範疇,治療常以補「虛」的黨參、黃耆、當歸、熟地等藥物當作治療的基石。
將祛風的荊芥、防風、金銀花、連翹、川芎等放入處方,可以處理類似病毒感染的感冒咽喉痛、頭痛等症狀。
研究指出,重視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民眾的情緒和睡眠狀況,療效預後將會更佳,因此,疏肝解鬱的柴胡、香附、酸棗仁、夜交藤等,調整自律神經的針灸,放鬆筋膜緊張度的推拿都是好選擇,還可同時處理莫名的身體痠痛。
另外,《黃帝內經》一書中就很重視生活「七損八益」的調攝,以避免「早衰」。
每天留點時間給自己,學習放慢步調,省視面對挫折壓力,同時減少放縱熬夜,可保心情穩定。
選擇天然原始食物,而非精緻高糖多鹽食品,避免過飢過飽,確保均衡飲食,遠離菸酒的誘惑,讓你充盈活力。
慢性疲勞症候群民眾運動後通常會更加疲勞,建議由散步、快走、慢跑逐步增加強度,才可持之以恆,愈運動愈有精神,同時保持輕盈的體態也能增強療效。
詳細病史詢問的四診合參,針藥推拿的同步調整,民眾作息的努力調整,可讓慢性疲勞症候群不再困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