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吃中藥時不可吃白蘿蔔」,這是真的嗎?吃中藥時飲食上
要注意什麼呢?
的確,吃中藥時不不可同時服食白蘿蔔,因為蘿蔔具有破氣的作用,所以當服用人參、黃耆、黨參等補氣藥物,應避免同時服食蘿蔔。
究竟吃中藥時有何飲食禁忌呢?我們可以參考元朝· 忽思慧所著作的《飲膳正要》,作者忽思慧是元代一位蒙古族醫學家,兼通蒙漢兩種醫學,元仁宗延佑年間任宮廷的飲膳太醫,此書是中國第一部營養學專著,彙集元代以前飲食禁忌經驗。書中,卷第二 、服藥食忌,內文曰:
「但服藥不可多食生芫荽及蒜,雜生菜、諸滑物、肥豬肉、犬肉、油膩物,魚繪腥膻等物。及忌見喪屍、産婦、淹穢之事。又不可食陳臭之物。」
意思是,服藥不要多吃生冷、辛香菜、油膩、腐敗、腥羶、會滑腸的食物。
「有朮勿食桃、李、雀肉、胡荽、蒜、青魚等物。有黎蘆勿食腥肉。有巴豆勿食蘆筍及野豬肉。有黃連、桔梗,勿食豬肉。有地黃勿食蕪荑。有半夏、菖蒲,勿食飴糖及羊肉。有細辛勿食生菜。有甘草勿食菘菜、海藻。有牡丹勿食生胡荽。有商陸勿食犬肉。有常山勿食生蔥、生菜。有空青、朱砂,勿食血。凡服藥通忌食血。有茯苓勿食醋。有鱉甲勿食苋菜。有天門冬勿食鯉魚。」
這一段他提出服食各中藥材的飲食禁忌,服用煎煮中藥材成水藥的民眾可參考。
然而在台灣的民眾,看中醫服食的中藥大多是科學中藥粉,有時藥單上出現的方劑名稱,並未讓大家清楚自己吃的藥是何藥材組成的。以下提出一般服科學中藥的忌宜讓大家參考:
服藥方面:一般以溫開水服用,不可用茶水送服,因茶中的鞣酸成分會阻止人對藥中一些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藥效,其他飲料像牛奶、果汁等,也是不可預期是否會與藥中成分產生交互作用,不可與藥同服。
飲食方面:一般服藥期間,需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冰、西瓜、白蘿蔔、空心菜、竹筍、糯米、辣椒、鴨肉、酸菜、油炸物。如此,可避免藥效發揮受阻。
服藥時間:飯後或飯前服藥,指距離用餐時間約半小時;同時服用西藥時,中藥與西藥服時時間要相隔一小時以上;兩次服中藥時間,至少相距約四小時。
保存方面:科學中藥平時應避開水氣,放在密封袋中保存好。若一次拿超過一周的科學中藥,或手邊有目前不吃的科中藥粉,最好放在密封的袋子或容器且置於冰箱保存。
此外有藥物過敏、懷孕或正服用某些中西藥時需先告知您看診的中醫師,以免服用到不適當之中藥,或相同藥效的中西藥併用(如服用阿斯匹靈就不宜同時服用具破血功效的中藥材),而影響身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