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A.由您以上述說
@請問醫師為何不要超過十點後?
為何不要超過十點後… 答: A.由您以上的述說
自律神經失調:
您可參考本人在本網站 [中醫中藥] … 答: 曾碰過一位咽喉異物感很嚴重一年多的60歲患者,耳鼻喉科及胃腸科都看過… 答: 阿會 您好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變,不會吞嚥,不會允吸,針灸與中藥…
|
 |
專欄文章 |
 |
 |
 |
標題 |
 |
蕁麻疹 |
 |
發表日期 |
 |
2014-03-14 |
 |
文章內容 |
蕁麻疹
承新中醫診所 陳至奐醫師
蕁麻疹是由過敏引起一種常見皮膚病,是由皮下表淺部的血管擴張與水腫所形成。又稱為「癮疹」、「風疹」,取其特性正如風一樣,來無影去無蹤。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一塊塊膨然隆起的紅色搔癢性癢疹,型態大小不等,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通常驟然出現,持續幾小時或幾天後自行消退,癒後不留痕跡。有時蕁麻疹反覆發生持續超過六星期,則稱之為慢性蕁麻疹,可遷延數月或數年之久。蕁麻疹可發生於所有的身體部位,甚至波及黏膜、合併血管性水腫,則引起眼皮、嘴唇腫脹或伴隨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發病原因:
誘發蕁麻疹發作的常見過敏因素包括藥物(阿斯匹靈等)、食物(海鮮、蛋、牛奶等)、花粉、動物毛、感染、飲酒、物理性作用(陽光曝曬、冷、熱)等等,然而大多數的患者找不出發病原因。《諸病源候論》提到:「人皮膚虛,為風邪所折,則起隱疹。」以中醫觀點認為,人體保衛肌表的正氣不足,再加上環境中過敏因子誘發,則形成蕁麻疹。
治療分型:
依據臨床表現,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風寒證:風疹塊色淡呈粉白或粉紅,遇冷或風吹則加劇,遇暖則減輕,多冬春發病,治宜疏風散寒。方用桂枝湯或麻黃桂枝各半湯加減。
2. 風熱證:多見於急性蕁麻疹,發病迅速,風疹塊色鮮紅,灼熱劇癢,伴丘疹、鱗屑、結痂、較少分泌物,多於春夏發病,治宜疏風清熱。方用消風散加減。
3. 濕熱證:風疹塊出現時搔癢劇烈,紅斑腫脹,紅疹糜爛、滲液分泌物,伴有腹痛、便秘、腹瀉等症狀,治宜疏風解表,通腑泄熱。方用防風通聖散加減。
4. 血虛風燥:多見於慢性蕁麻疹,風疹塊皮膚增厚、表面乾燥粗糙、或呈苔癬樣變化、脫屑,反覆發作,遷延數月或數年,治宜養血消風潤燥。方用當歸引子加減。
5. 血熱:多見於皮膚劃痕證,初起風疹塊較少,每到晚間皮膚先感灼熱刺癢,搔後隨手起紅紫條塊,治宜清熱涼血。方用涼血消風散加減。
6. 血瘀:風疹塊色暗紅,常見於腰圍、表帶等壓迫處,治宜活血袪風。方用通經逐瘀湯加減。
針灸治療:
蕁麻疹可以用針刺刺激特定穴位來配合治療,針刺穴位以曲池、血海為主,配以委中、三陰交、足三里、大椎、風池為輔,依據臨床症狀分型再加減其他穴位治療。
外洗方:
外洗中藥材包括白蘚皮、地膚子、蛇床子、黃芩、黃連、黃柏、苦參根等,清熱燥濕止癢,水煎外洗,每日一至二次。
飲食禁忌及日常生活衛教:
飲食需避免辛辣海鮮發物、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酒等)。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損增多繼發皮膚感染。避免洗澡水溫度過熱,因皮膚受刺激或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時容易惡化病情。可針對搔癢的部位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縮,降低紅腫與癢感。預防勝於治療,如能找出明確的過敏原而避免接觸之,是最有效預防再發的方法。
|
 |
 |
感謝 |
 |
感謝陳至奐中醫師投稿本網站,轉載請取得原作者同意。 |
 |
點閱數 |
 |
11498 |
|
 |
 |
 |
其它相關主題的文章: 其它還有相關主題的文章119篇 |
|
以仁行醫•以心濟世 賀康中醫,賀您健康 視病猶親 醫術醫德 文醫傳承,化癒人心 以仁行醫•以心濟世 寓醫于一,全人療癒 以仁行醫•以心濟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