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女性的生理性帶下,為腎精所化的一種陰液,無色無味。若婦女陰道內流出一種赤色的黏液,似血非血,淋漓不斷,稱為赤帶。臨床上以赤白相兼、黃赤相兼或紅褐帶下較為多見,有的經期後帶下一直帶血,甚至持續到下次經潮,給患者生活帶來很大不便和苦惱。
本病相當於西醫所講的“血性白帶”,即白帶中混有血液,血量多少及血色鮮暗不一,可見於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黏膜下肌瘤、宮頸息肉、子宮內膜炎、重度宮頸糜爛等病。這些婦科腫瘤或生殖道贅生物所引起的血性帶下不在本篇所討論的範圍內。
赤帶主要責之肝腎之火亢旺,下焦濕熱,帶脈不固
清代《傅青主女科•帶下》將赤帶發病責之於肝腎脾三臟:“火色赤,故帶下亦赤。……帶脈通於腎,腎氣通於肝。婦人憂思傷脾,又加鬱怒傷肝,於是肝經之鬱火內熾,下尅脾土,脾土不能運化,致濕熱之氣蘊於帶脈之間;而肝不藏血,亦滲於帶脈之內,皆由脾氣受傷,運化無力,濕熱之氣,隨氣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現於其色也。”
帶下不離乎“濕”,赤屬火,為血色,而肝藏血,脾統血,主運化,腎藏精,精血同源,故赤帶之病主要與肝腎之火亢旺及脾虛濕蘊相關。肝鬱脾虛,脾濕內生,濕注帶脈,是帶下病形成的根本。肝鬱化火,循經下行,或陰虛相火亢旺,與下焦之濕相合,濕熱薰蒸任帶之脈,使脈絡受損,血溢脈外,任帶不固,而成帶下夾血之症。
治療宜清肝火,扶脾氣,止血止帶
傅青主【清肝止淋湯】,以補肝之血為主,而不特別去利脾之濕:“以赤帶之為病,火重而濕輕也。火之旺,由於血之衰,故補血即足以制火。而第少加清火之味。倘一利其濕,則引火下行,而轉難遽效矣。”雖然藥中沒有特別用利脾濕之藥,但“用芍藥以平肝,則肝氣自舒,自不尅土,脾不受尅,則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
其方藥組成:當歸(一兩,酒洗) 白芍(一兩,醋炒) 生地(五錢,酒炒) 阿膠(三錢,白麵炒) 丹皮(三錢) 黃蘗(二錢) 香附(一錢,酒炒) 牛膝(二錢) 紅棗(十枚) 小黑豆(一兩)
其中當歸、白芍可補肝血,白芍又可平肝以扶脾,生地、阿膠止血補血,丹皮涼血,配合當歸、白芍、香附又可平肝解鬱,黃蘗清腎火又可止赤帶,紅棗可以補脾胃之虛又可補血。
臨床上所見赤帶往往虛實夾雜,還得加減用藥調理。實者,多責之肝經鬱火、下焦濕熱;虛者,常為腎陰虧乏、肝血不足、脾氣虛弱。所以治療上應依個人情況,虛實兼顧,各依不同症情加減用藥,之後再以中藥人工週期療法調理以鞏固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