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天氣氣候多變,感冒上門求診的病患增多,中醫在治療感冒有其獨到之處!在此提出一些簡單的分享。
「感冒」之名最早出現在北宋醫家楊土瀛「仁齋直指方」中:「傷風,鼻塞,聲重,…感冒風邪,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黏。」古代並沒有微生物的概念,並不清楚病毒及細菌的存在,所以以「風邪」概稱之。與西醫在治療上不同之處,(一)中醫會先區分「風寒」及「風熱」,「風寒」是怕冷重、發熱輕、頭痛身疼、鼻塞涕清;「風熱」是怕冷輕、發熱重、頭痛、口渴、鼻塞涕黃濁,而咽痛或紅腫更是鑑別的關鍵。
(二)更會依照病人本身的體質區分虛實,細分不同的證型,再依照不同的證型給予相對應的藥物。
(三)而針對不同的部位症狀,像是鼻或咽喉,都有其對應的方藥。
(四)另外一個中醫治療特色,在感冒過程中症狀是可能會隨著病程而改變,初期的用藥跟後期的用藥都會使用不同的中藥。
由以上可知,中醫治療感冒的方式是相當細緻且靈活的!雖然只是簡單的感冒,仍須透過詳細的望聞問切,才能配合適當的方藥來治療,而只要能對症下藥,同樣能提供很好的療效,並可避免嗜睡、胃腸不舒服等副作用。
文/天莘中醫 陳醫師 關心您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