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肩』即是「肩部粘連性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 of shoulder)、「冰凍肩」(frozen shoulder)、「肩關節周圍炎」;於中醫學中是屬於『痺症』的範圍,俗稱『漏肩風』、『肩凝症』、『肩凝風』或『肩痺』。
但不是所有肩痛都是五十肩,五十肩只佔所有肩痛的ㄧ成左右,更常見的有旋轉肌腱發炎或是破裂(王建民開刀就是此病)
定義:起因於外傷受損、或過度使用之勞損受傷,而導致肩關節疼痛,使肩關節不能主動或被動做外展、向前、向後彎屈或外旋等活動。指肩關節囊粘黏,使得肩關節疼痛、僵硬,好像冰凍一般。
因為此病常發生於50歲(40至60歲)左右的中年人,所以又叫做「五十肩」。但是並非表示只有50 歲的人容易發生,年輕人因為外傷疼痛,而長期限制行動,也會罹患五十肩。『五十肩』,常發生在40∼60歲,尤其以更年期後婦女最多。發病可能因素:
(一)性別:女多於男,長期操勞家的主婦和停經婦女最常見。
(二)退行性病變及免疫、代謝性疾病:好見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血管硬化、頸椎病等之病患。
(三)外傷史:患側肩膀大都有外傷史,搬重、跌倒、車禍受傷。
(四)職業別:非體力勞動者、伏案工作者較常見。
患側:
1、不明原因者:常發在左側,
2、有外傷史者:通常好發在右側(慣用手)。
3、部位:多為單一患側,兩側同時發作者,僅6∼17%。
其特徵有:
第一、有嚴重的肩部疼痛。第二、肩關節活動度會變差。第三、病人晚上常痛到睡不著覺,有靜止時疼痛的特色。第四、肩關節角度一拉緊就很痛。第五、肩關節活動度差,導致病人無法梳頭、吃飯、穿衣。
引起『五十肩』的原因不明。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一、自體免疫反應有關:當受感染時,自體免疫(身體的防禦系統)會作用,但卻發生了錯誤,它攻擊被誤認為外來物的自身組織。如此導致了受攻擊的組織激烈的發炎反應,肩膀由於嚴重的關節囊發炎反應導致「凝結」。
二、肩膀沾黏性關節囊炎可能開始於其他部分的受傷如:手腕骨折,用sling吊著數星期,連帶的不敢去動正常的肩膀導致。
三、一些與肩膀無相關的手術,或心臟病發作復原時也可能發生。
『五十肩』的病程分期如下:
五十肩依受傷的程度可以分為三種:
(一)早期:發病1週以內,患者手抬高會痛,拿不到頭頂上的東西,患部會有痠痛感覺,治療後可以完全恢復。
(二)中期:發病約三個月內,患者舉手受限,睡覺時疼痛,無法扣胸衣。
(三)後期:約半年後處理不當,導致無法梳頭、扣裙扣、洗背、側睡及上肢上舉等。
(四)中、後期,治療後恢復率可達80%。
(五)除了內服中藥加上針灸治療外,初期患者 1 個月內是治療的黃金時期。
(六)患部先經針灸、藥物薰蒸後、紅外線治療,再用中醫傷科矯正手法等,來鬆開肩部粘連。
單純的自發性關節發炎,過去被認為是一種良性的發炎過程,病患可能在一年至兩年內自然緩解,僅留下些微的活動侷限。但病患在一兩年內要忍受持續的關節疼痛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極度不便是相當痛苦的。因此在積極治療有其必要性。
因此在積極治療有其必要性。目前對於五十肩的西醫治療方式包括:
1.藥物治療。2.關節內注射。3.物理治療。4.關節鬆動術。5.肩關節鏡鬆解術。
初期病患以藥物及物理治療為主,物理治療主要包含一些強迫性的自我運動,包括
肩胛骨活動、
鐘擺運動
、
手指爬牆運動
、
滑輪運動
等,
需要在復健醫師及治療師指導下忍痛堅持活動才可達到較好的效果,若上述療法達三個月以上仍無明顯的改善,則需考慮關節鬆動術,或肩關節鏡鬆解治療,這兩種手術都必需在麻醉下進行,不過術後都可很快的使肩關節活動得到明顯的改善。但需注意的是,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則不適合關節鬆動術,而以肩關節鏡鬆解術較為安全。
肩關節周圍炎是一種慢性勞損,多因風寒濕痺的侵襲合而成為痺症,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關節功能障礙。病人往往是中年以後氣血衰退,筋骨出現損傷性退行性變化,復因風寒濕外邪侵襲,以致氣血不和,絡道阻滯。
治療『五十肩』常用的中醫處方則依其證型略述如下:
1.「風寒阻絡」型宜當歸四逆湯加減以溫經通絡。
2.「痰濕阻絡」型宜指迷茯苓丸加減以祛痰通絡。
3.「瘀血阻絡」型宜身痛逐瘀湯加減以祛瘀通絡。
4.「氣血虧虛」型宜黃耆桂枝五物湯加減以溫補氣血。
5.「腎陽虛損」型宜右歸飲加減以溫腎壯陽。
葛根加朮附湯為治肩痛的名藥
治療肩痛最常使用的是葛根加朮附湯。於葛根湯裡加入白朮、以及附子兩種生藥。無論男女老少、任何體格及體質都可使用。但較適合者為體力稍強的人,對身體上半部的病,如脖子或肩膀疼痛、手麻痺等都非常有效。
二朮湯為五十肩的特效藥
五十肩最常使用的中藥即為二朮湯,此為自古以來,常用以治療肩膀、手臂疼痛的名藥。適合服用二朮湯的人是:體力較差、胃腸功能不太強者。但患有五十肩時,則與體力無關,都可使用。就是症狀消失後,也可持續服用,以保身心愉悅,此為二朮湯的特徵,且副作用少,可說是五十肩的特效藥。
至於『五十肩』的針灸治療方面,根據「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原則選用手部三條經過肩部的陽經,並配合表裡關係,輔以手三陰經撘配使用。而五十肩治療以針灸為主時,亦應同時配合復健功能鍛練配合,以加強療效。透過中醫針刺疏經活血將關節周邊不良的血液去除,讓動脈輸送新的血紅素至關節周邊層,讓肌腱筋膜韌帶軟骨纖維得到充分的養分,細胞得以再生,痠痛症狀自可消除。中醫理論:全身關節氣血能通就不痛,相反血液流通不良則酸痛一定上身,全身關節軟骨肌腱會退化全是血液流通不良所引起!
一般常選用之腧穴有:
大腸經:巨骨、肩髃、臂臑(古人經驗上,此穴為肩痛特效穴之一)。
三焦經:肩髎、臑會。
小腸經:臑俞、肩貞、肩外俞。
原則上「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但五十肩多屬虛症,常常虛中帶實,故臨床上最好是針灸並用,並配合拔罐,對於痛處,則先瀉後補,常有顯著之效果。嚴重時可搭配放血,肩膀疼痛可明顯降低,再搭配服藥疼痛感減低後,勤加復健,拉開肩榜活動角度,就可痊癒的較快。
另外在『五十肩』的治療上,亦可使用推拿手法使原攣縮的關節囊鬆開,炎症水腫吸收,即使關節囊內外炎症逐漸消退,恢復正常,並促進粘連的組織鬆解。萎縮的肌肉可逐漸得到恢復。
『五十肩』患者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俾能確保治療後肩關節正常活動的維持,並避免『五十肩』的反覆發作:
• 休息:暫停粗重工作及避免提重物。
• 熱敷:多做肩部毛巾熱敷,或電毯熱敷,時間十五分鐘。
• 保暖:避免穿著露肩衣服,如在冷氣房中工作者,肩部儘量保暖。
• 運動:為防範肩部僵化,每天至少運動3次,每次10分鐘,運動時速度應由慢而快,不可操之過急;如引起疼痛,應暫時休息,正確有效地肩部運動,才可恢復正常的活動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