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謂高血壓?
中醫古代文獻中沒有「高血壓」的記載,也沒有等同的中醫病名。以中醫的觀點認為,高血壓常因人體的陰陽平衡失調而致肝火上升,嚴重時甚至有中風、生痰等病變。
二、 治療方向
中醫治療高血壓注重整體的調整,使身體氣血陰陽恢復平衡狀態,預防併發症的發生,達到治未病的目的。中醫對治療高血壓的想法和做法,與西醫不大相同。西醫主要以藥物降低、控制「血壓升高」的症狀,而中醫則是把診治焦點放在「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上,例如作息不正常、長期睡眠不良,造成「陰虛陽亢」,或代謝不良而成「痰濕阻逆」,然後針對不同原因,給予治療方法。
三、 中醫對於高血壓的分型
高血壓通常又分為肝陽上亢、肝腎陰虛和陰陽兩虛三型:
1、肝陽上亢型,分布於瀕臨高血壓及第一級高血壓患者
2、肝腎陰虛型,多分布在第一、第二級高血壓患者
3、陰陽兩虛型,多分布於第三級高血壓患者,多發生心腦併發症, 病情較嚴重。
四、 辨證方向
1、肝陽上亢型:平日個性急躁易怒、追求完美,交感神經常處於亢奮狀態,造成小動脈痙攣收縮,使血壓升高。此型多屬公司中的中高階主管,常會有頭暈頭脹、面色潮紅,口乾口苦、睡眠品質不佳、大便容易乾結的問題。
在面臨重大的壓力時,血壓就會節節上升,發生高血壓性腦中風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平時可以菊花、枸杞、決明子泡茶飲用,有清肝降火、潤腸通便的功效
2、肝腎陰虛型:腎功能不佳、或長時間過勞者,經常表現出頭暈耳鳴、口燥咽乾、健忘、腰酸膝軟、精神不振、性功能減退等徵兆,很容易有高血壓合併腎臟病變;此型尤其以中老年人多見。平時可用杜仲配合枸杞、熟地黃等煮成藥茶飲用,有補腎降壓的功效
3、陰陽兩虛型:平日喜歡吃過多的鹽分、高熱量與高脂肪的食物,又長期缺乏運動,阻礙了血液循環。血液生化檢測常發現血脂肪過高。表現為身材肥胖、有鮪魚肚,容易有胸悶、下肢水腫,稍一活動則氣喘噓噓,此型人容易有動脈硬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平時可以丹參、山楂、荷葉等煮成藥茶服用,有消脂活血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