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側彎 中醫整脊 療效顯著
前言:現在民眾對自身的保護,大部分沒有方法也不會注意。飲食、作息或許因為醫療宣導得當,會去節制,但是自身的姿勢,往往在惰性的驅使下淪陷,造成脊椎關節錯位或脊椎側彎,發現時已側彎10幾度,已經影響身體整體美觀及出現胸悶、心悸、腰背酸痛甚至限制動作等。這時治療要花費更多時間,耐心復健甚至手術處置。中醫治療脊椎關節錯位及脊椎側彎,可用整脊技術改善並恢復正常。
病例一:A女 初診2012/01 國小5年級 胸椎側彎 X-ray檢查側彎8度 有胸悶、呼吸不順暢症狀,胸椎側向右背,右背比左背高凸,經整脊後恢復正常。這位國小生,長時間坐時,身體有轉到右側的習慣,當她身體轉向右邊的同時,她的下半身並沒有跟著移動過去,導致長時間上半身偏向右側,造成脊椎側彎。
病例二:B女 上班族 30餘歲 主訴:胸悶 心悸 容易頭暈 背部 頸部上班到下午容易酸痛,早上起床頸部特別緊奔。經整脊後頸部 背部鬆弛不少。整脊時發現因長時間固定姿勢工作,頸椎第6-7關節錯位,椎間動脈在關節間穿過,會因為關節錯位使動脈受到擠壓,當頭部姿勢轉換時,會擠壓的更嚴重,造成姿勢性頭暈。因長時間打電腦,鍵盤位置放在桌上,並沒有放置在電腦桌原來的鍵盤位置。這樣使手臂處於高位,身體容易聳肩,長期頸部 背部肌緊奔,肌肉不易放鬆,使頸椎,胸椎關節被肌肉牽引拉扯,造成關節錯位,因此產生症狀。
病例三:C君 國中生 經學校檢查有脊椎側彎,媽媽帶來治療,自己並沒有任何不舒服症狀,整脊時發現,骨盤左高右低,腰椎偏向右側,整脊後恢復正常。主要是骨盤歪斜導致腰椎側彎。病人平時坐姿不良,坐時屁股常歪向一邊,造成坐骨不正,腰椎側彎。
病例四:D女 60餘歲 2012 2月滑倒 跌坐 造成骨盤薦髂關節錯位,平時就極度緊張,兩腿也相當緊奔,受傷後走路更緊奔無法自然行走,須拐杖扶持。整脊薦髂關節歸位後,走路變的輕鬆,不須用拐杖。回家後坐太久,懶的運動走路,過兩天來時又持拐杖,才能走的平穩。一再告戒後慢慢恢復正常。
病例五:E女 10餘歲 國小6年級時 有練抬拳道 成績優異,後來學校檢查,有脊椎側彎,經X-ray測量,約15度左右,經整脊慢慢進步,後來提醒先不要踢抬拳後,進步較快。練抬拳踢腳過多,容易引起脊椎偏斜。薦髂關節也錯位,造成坐骨不正,腰椎跟著也偏彎,導致較嚴重的脊椎側彎,大約治療半年餘。
病例六:F君 40餘歲 2001年起 就斷斷續續來整脊治療脊椎側彎,頸椎、胸椎,腰椎都有側彎,彎屈角度超過30度,整個脊柱形成S型,西醫手術也有困難,當腰酸背痛,胸悶、心悸等症狀出現時,便會來整脊治療,整脊後側彎角度會變少,最重要是不舒服症狀會改善。因為小時候側彎就已形成,脊椎關節相當緊奔,腰肌、背肌都緊奔僵硬,連骨盤也歪斜,這是整脊中困難度高的病例。
討論:1.國小到國中的孩子,最容易出現脊椎側彎,因此家長應定期三個月到半年到西醫骨科或復健科或專業整脊的中醫診所,請醫師檢查是否有脊椎側彎,然後做整脊治療,就算沒有脊椎側彎,有時會有坐骨不正、腰、胸、頸椎關節錯位、可以整脊治療。
2.中醫整脊針對青春期的孩子,是可以幫助長高,再配合轉骨方,臨床經驗統計是有效果的。
3.長時間低頭工作、電腦族群、科技新貴、作業員等工作性質,同一個姿勢過久加上緊張、壓力。常見頸椎及胸椎關節錯位甚至側彎,頸部,背部肌群緊奔出現筋結,自然產生酸痛。整脊後會改善,人助自助,須注意同一姿勢不要超過1小時,工作後適度運動,動肩不動頭、彎腰拉筋、健身體操、適度跑步等都有減少頸、背肌緊奔症狀。
4.脊椎側彎角度在20度內,臨床經驗統計,效果比較明顯。脊椎側彎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因此學校健康檢查非常重要。如果檢查發現有脊椎側彎,除了西醫外,中醫也可以處理。
作者:林進義 台中市進義中醫診所醫師
住址:台中市西區忠義街9號1樓
電話:(04)23159636
完稿時間:2012/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