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醫網、全國最多中醫師免費醫療諮詢、中醫診所網路掛號入口 台灣中醫網、全國最多中醫師免費醫療諮詢、中醫診所網路掛號入口
搜尋說明
68分鐘回覆
 四肢發熱∼有看過神經內科…

65分鐘回覆
 我去婦產科掛號,醫生說小…

29分鐘回覆
 一些效果較好較常用於頭髮…

33分鐘回覆
 1.請問單方(何首烏),1天最…

72分鐘回覆
 一般人都說喝茶但,但我喝…

5分鐘回覆
 我去年9月左腳踝韌帶撕裂…


專欄文章
分類 美容美體
標題 身體不舒服 反映在皮膚
關鍵字 皮膚/肝病/疾病 
發表日期 2008-08-13
作者 葉慧昌中醫師 
服務院所 葉慧昌中醫診所 
文章內容

  依據中醫觀點,皮膚遍布經絡網,通過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奇經八脈把人體外部皮膚及內在臟腑相維繫,每一塊皮膚在體內都有相應的臟腑及經絡,同樣的,臟腑經絡在皮膚部位也都有各自的投影,因此人體內部疾病便可透過皮膚反映出來,皮膚實際上也就成了人體的外鏡。正如現代醫學也證明,腦幹的皮膚投射區在面部,脊髓的皮膚相應區在頸部、軀幹及肢體。

  舉例而言,「蜘蛛痣」是肝硬化、慢性肝炎或肝機能嚴重障礙的病徵。這是因為雌性激素不能正常破壞而堆積,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所致。蜘蛛痣的形態為中心小動脈放射出許多細小血管,狀似蜘蛛,用手壓迫後則消失,放手則又恢復,多發於面、頸、胸、臂、背及手部。這種問題應配合活血化瘀的方法來治療。

  皮膚有黃色的斑點或結節,出現在眼睛四周或身體其它部位,表示體內膽固醇過高或脂質代謝異常,易患心臟血管疾病,中醫多主張要祛痰濁來治療。皮膚出現變硬且隆起,特別是後腦及頸部,表示有糖尿病的可能,患者常伴有肩部痠痛,肛門及陰部搔癢,且有手腳知覺遲鈍、發麻,甚至腳趾尖會變紫色。女性都年過三十了,還常長青春痘,同時長在背部容易化膿者,也可能是糖尿病的警訊;若是短時間內,長了一大堆,甚至要懷疑有卵巢癌的可能。

  臉上突然長出細細淡淡的汗毛,要小心肺癌、結腸癌或消化道癌症。腋下長結節性皮疹,是結腸下段有增殖性病變的信號。色素痣迅速增大、變色,疹旁出現較小的衛星痣,也常是惡性疾病的先兆。皮膚搔癢和皮膚疣、贅生物與體內惡性腫瘤的潛在有關,尤其與消化系統癌症的關係更大,應該儘速就醫檢查。

  前額、臉部和頸部出現黑色斑點,以及嘴唇泛青黑色,可能是腎上腺功能不良的徵兆。未婚女性子宮、卵巢有病或是功能失調,也會引起較多的黑色素沈著在身體及面部皮膚上。皮膚突然出現瘀傷或黑藍斑塊,可能是凝血結構異常的跡象。膚色、嘴唇、手掌和下眼皮內面蒼白,通常顯示貧血。皮膚發紅可能顯示慢性酒精中毒、肝病、高血壓或紅血球過多。

  如果患有靜脈曲張,且腿部長期以來都腫脹著,那麼腳踝附近的膚色會變成棕色的。這是因為血液從靜脈裡滲出進入附近的組織,而導致皮膚變色。

  此外,懷孕婦女如果在臉頰和前額出現了深棕色的斑點,不需要太擔心,它會自動消失的,只是這期間要儘量少曬太陽,以免使斑點更多。





皮膚變黃 未必是肝病



  皮膚變黃,一般人馬上會想到肝膽出問題了。先別急!當您緊張兮兮的要到醫院檢查之前,不妨翻開眼白看看,如果鞏膜並未變黃,小便也不是茶色的,那大可放心,應該不是黃疸。請再仔細想想,是否紅蘿蔔、木瓜、南瓜、柑橘及番茄等食物吃太多了,造成色素沈積,特別是在手掌。這些情形眼白不會變黃,只要停止食用那些食物,色素就會逐漸消退。

  如果連眼白都泛黃,多半是肝膽疾病引起的黃疸。由於藥物、腫瘤、病毒或其它感染以及化學物質侵害,致使肝細胞損傷,影響膽紅素的轉換及排泄,同時毛細膽管破裂,使膽紅素回流入血液循環,這是黃疸常見的原因之一。假如有膽結石或癌症病變,阻塞了膽道系統通路,也會造成黃疸,當病人發生打冷顫、發燒以及右上腹部絞痛時,更要高度懷疑是膽結石堵住去路在作怪了。此外,當紅血球在未達壽終正寢的時機之前就被分解時,即為溶血性貧血,發病的原因包括藥物作用、嚴重的感染、過敏、自體免疫系統失常,使得紅血球破壞而產生過多的膽紅素,結果也會導致黃疸。

  中醫認為皮膚發黃多為虛證或濕證,常與脾胃有關。例如脾虛者皮膚會萎黃,由於消化吸收功能差,經常面有「菜色」,並有食欲不振、吃點東西就腹脹、大便拉稀等症狀。若屬濕證,則黃色鮮明為濕熱,黃色晦暗為寒濕;面黃浮腫則為脾虛濕冷,是慢性腎炎患者所常見的。

  中醫強調黃疸與「濕」最有關係,並將其分為陽黃與陰黃。「陽黃」屬實證,黃色鮮明,明如橙皮色,屬濕熱為患,症見口渴、身熱、噁心想吐、大便乾,汗與小便都黃,宜用茵陳蒿湯治療。「陰黃」屬虛證,黃色晦暗,暗如煙薰,屬寒濕為患,症見口淡、身涼、大便拉稀,宜用茵陳朮附湯治療。此外還有一種黃胖病,其色黃中帶白,眼白不黃,面部黃而浮腫,手足皆無血色,其病因多為寄生蟲,或因失血後或脾虛血弱所致。

  要是皮膚黃中顯黑,黑而晦暗,則稱為黑疸,係黃疸之一,多從黃疸轉變而來,因其多由色欲傷腎所致,故又稱女勞疸。如果在水腫病後期,面部及全身皮膚晦黑不澤,或萎黃透黑,表示腎虛已很嚴重。

  《丹溪心法》說:「有諸內,必形諸外」說明體內臟腑有了病變,必會反映在外表,這就是蘊於中而形於外的道理。當皮膚變黃,或許是食物引起的虛驚一場,更可能是體內疾病的反映,不管是紅血球異常破壞的現象或是肝臟病變、膽道阻塞,甚至是另有蹊蹺,總要詳加診治,以免遺留大患。





觀皮膚 測疾病



  為了年輕亮麗的外表,許多人不惜代價的去美容護膚,為了酷為了炫,還有人跑去整型、紋身。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訓,早已忘卻,所謂自然就是美,現代人已不興這一套。

  其實,站在醫學的角度,皮膚原貌的保存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以透視內臟的病變,許多疾患都可以從這面巨大的照妖鏡上顯露原形。

  《內經》說:「肺主皮毛」強調皮膚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之地,和呼吸吐納密切關連。《素問.十二皮部》也記載:「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現代醫學早已證明,皮膚密布淋巴管,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線。由於皮膚有著巨大的血管系,容納了人體三分之一的循環血量,所以也是血液重要的貯備場所。因為皮膚含水量佔人體總水份的四分之一,因此也是人體最大的津液倉庫。所以,皮膚所蘊含豐富的血管、神經、汗腺…,在調節人體氣血功能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更由於其內外的密切連繫,故可反映內臟病變。

  舉例而言,當身體缺乏維生素A,皮膚就會發乾、脫屑,生毛囊性小角刺,容易得化膿性皮膚病,還會得乾眼症、夜盲症。如果缺少維生素B2,就易發生脂漏性皮膚炎、陰囊炎、口角炎、舌炎等。缺乏維生素C,皮膚血管容易脆裂,一旦受壓受踫,就會出血而烏青。

  有的人皮膚不好,老是長疔瘡,亦即台灣人所謂的「壞皮肉」容易長「爛粒仔」或「生頭發尾」。中醫有癰疽疔癤之別,凡發病局部範圍較大,紅腫熱痛,根盤緊束的為癰,為毛囊皮脂腺感染;漫腫無頭,部位較深,不熱少痛,皮色不變的為疽;初起如粟如米,範圍較小,根腳堅硬,麻木或發癢,頂白而痛的為疔,常發於面部、手足,屬火毒為患,病情較重;形比瘡小,紅熱疼痛不甚,起於局部淺表肌膚的則為癤,多見於小孩,可發於全身,屬熱毒為患,病情較輕。諸如此類,多半是體內有熱、有毒的緣故。

  斑和疹,都是皮膚上的病變,也都是體內疾病過程中的一個症狀。斑,色紅不起粒,點成大片,平攤於皮膚上,中醫有陰斑與陽斑之分。疹,起粒狀如粟黍粒,色紅或高起,有麻疹、風疹、癮疹之別。一般而言,出疹則病輕,出斑則病重,如果斑色黑暗多屬難治。又如皮膚乾枯如魚鱗,稱肌膚甲錯,若兼眼眶暗黑,為體內有乾血,若兼腹中急痛,多為體內生癰膿。

  皮膚不僅反映疾病,更是衰老的標記。中醫有「皮與肉相裹則壽,皮與肉不相裹則夭」之說,並認為皮膚薄者五臟必柔弱,皮膚厚者五臟則堅。事實上,衰老開始最早出現皮膚鬆弛起皺,多表現於額部及面部眼周。當皮膚逐漸出現枯燥、晦滯、毛髮疏鬆脫落,也都是衰老的預兆,這無非在警告我們,身體已經走下坡,體內臟器已經退化了。



(作者亦為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

感謝 感謝葉慧昌中醫師投稿本網站,轉載請取得原作者同意。
點閱數 50421

   其它相關主題的文章:
   其它還有相關主題的文章1630篇




「本網所提供的健康諮詢,無法取代醫師之當面診斷,亦無法提供醫療行為,若遇疾病仍請儘速就醫」
本網站提供健康知識資訊,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網站資訊內容

 Copyright © 5151線上健康照護聯盟    「工研院文字轉語音試用服務產出之合成語音」 服務信箱: 寫信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