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乾眼症患者臨床常見表現、症狀包括?
1.眼睛乾澀,容易疲勞。
2.眼睛會紅、酸、癢,感覺有異物感、刺痛感、灼熱感。
3.對外界刺激(如光線、風、煙)敏感,有時會有短暫的視力模糊。
4.眼內或四週有黏稠的分泌物。
二、乾眼症形成主要成因? 乾眼症好發族群?
乾眼症指的是眼睛淚液分泌量不足夠或是分佈不均勻(質的改變)或淚液過度蒸發,造成淚液無法適當的保持眼球表面的濕潤所造成。
三、那些原因會引起淚液分泌的問題(乾眼症好發族群)?
1.年齡漸長,造成肝腎不足的淚腺退化,使淚液分泌減少。
2.更年期婦女受到賀爾蒙影響,或分泌腺萎縮退化而造成淚液分泌不平衡。
3.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易導致結膜、眼瞼的發炎,造成淚液分佈不均。
4.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如修格蘭氏症候群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因免疫疾病會破壞眼睛分泌淚液及分佈不均勻的情形,而導致乾眼症。
5.服用某些藥物亦可能影響涙水製造量,如某些抗憂鬱症藥品、抗組織氨、降血壓藥或口服避孕藥等。
6.維他命A 缺乏或化學性灼傷者都可能得到乾眼症。
7.顏面神經麻痺後之眼瞼閉合不全,眼睫毛倒叉的患者都可能得到乾眼症。
8.長時間於中央空調冷氣房內活動,容易導致淚液蒸發。生活壓力或不正常的作息,長期置身於冷氣房中使淚液容易蒸散、空氣污染等。電腦使用是十分常見的因素,使用電腦時,眼睛太專注在螢幕,造成眨眼次數減少,眼睛表面水分迅速蒸發而產生眼球乾燥。乾燥的眼睛不但會使眼睛缺氧、發紅,更會因為無淚液滋潤眼睛,而降低了殺菌的效果,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慢性結膜炎或形成乾眼症。
四、中醫如何治療、調理乾眼症?
中醫認為本病與肺、肝、腎關係密切,肝、腎陰虛、肝之陰液不足是其發病主因,肺失宣降、燥傷肺陰而不能上榮於目是其發病的重要誘發因素。從肺、肝、腎辨證施治入手,全身調節加局部強化,內服外用相結合,以滋陰潤燥、益氣生津、提高免疫功能為目的。
五、中醫常用哪些藥方、藥材進行乾眼症的治療?可分別如何治療、調理?
穴位治療可針對哪些穴道?作用?
藥物治療
肝腎虧損,陰血不足 | 杞菊地黃丸 | 腎虛,陰血不足 | 滋腎明目湯 | 氣血兩虧 | 益氣聰明湯 | 肝火上炎,肝經風熱 | 洗肝明目湯 |
針灸治療
光明、睛明、攢竹、承泣、絲竹空、四白、瞳子髎、風池、合谷等穴位。
茶飲:
決明菊花飲:取決明子6g、菊花3g、枸杞6g,沸水沖泡,代茶飲。清肝潤燥,養血明目。
六、醫師對患者日常生活保健有何建議?
不要太靠近電腦:眼睛與電腦螢幕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電腦螢幕前加裝減少反光的護目鏡,以免增加眼睛的負擔。不要持續使用電腦超過1小時:每當使用電腦達1小時,可休息10分鐘後再繼續。電腦螢幕若有閃爍,勿繼續使用。
避免長時佩戴或使用不潔的隱形眼鏡。欲配戴隱形眼鏡者,選擇適當型式的隱形眼鏡及配戴時間。
體質偏寒之人,多吃溫和營養食物,少吃生冷蔬果;體質偏熱之人,多吃清淡平和食物,少吃辛辣烤炸之品,漢堡包、可樂、薯條等西餐,以及香辣蟹、燒烤、涮肉等高蛋白中餐,都是引發乾眼症的導火線。補充含豐富的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的食物,動物性食品,多存在於肝、奶及其製品(未脫脂)和禽蛋等;黃綠色植物性食品,如胡蘿蔔、番茄、菠菜、豌豆苗、紅心甜薯、青椒、南瓜、小米、玉米等。
勿到空氣污濁之處或長時間吹冷氣(吹冷氣時,在室內放一盆水,以增加空氣濕度)。
正常的生活型態,睡眠要充足,不當夜貓子。每晚最好在11點鐘以前睡覺,尤其晚上11點到次日的清晨3點,這兩個時辰最好一定要睡到,否則長期就會造成乾眼症或眼睛不舒服。
用熱毛巾熱敷眼睛,減少眼睛疲勞、增加淚液分泌。
避免在燥熱、風大的室外活動。
眼睛周圍局部的按摩,及按壓曲池穴、養老穴、太陽穴、合谷穴、足三里、睛明穴等;也可以以雙掌摩擦生熱後覆蓋眼睛,令眼球轉動轉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