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瘡的中醫治療經驗 文/三重同仁堂中醫診所 彭憶雯醫師 唇瘡在西醫學稱為單純疱疹,由濾過性病毒(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引起,好發於口角、唇緣、鼻孔周圍、臉頰等。感染第一型疱疹病毒後,不一定會立刻發病,病毒多會潛藏於口腔及身體的神經節中,當身體抵抗力弱時便會病發。很多時候唇瘡會伴隨著感冒等發熱性疾病而出現,因而又叫「熱瘡」、「熱氣瘡」,另外,飲食不節、睡眠不佳、月經不調、妊娠時亦可能出現,當人體免疫力低下、疲勞時則容易反覆發作。 唇瘡屬中醫學“唇風”、“口糜”的範疇(1)。在中醫理論中,認為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四白,足陽明胃經挾口環唇,所以唇部病變與脾胃的關係最為密切(1)。 【唇瘡的病因病機】 (一)脾胃濕熱內生,也許是素嗜辛辣厚味,又夾風熱外襲,風火相搏,引動濕熱循經上蒸, 結於唇部,化腐生瘡(2)。 (二)若脾氣虛弱,外感燥熱之邪,或溫熱病後,傷陰化燥,陰虛血燥,唇失所養,亦可能發 為唇瘡(4)。 【唇瘡的治療】 唇瘡之治療需分辨虛實。(實為風火濕熱,虛為陰虛血燥)。大法應從脾胃論治(2),實症宜疏風清熱解毒,虛症則以養血潤燥祛風為宜(3)。 (一)風火濕熱,上犯唇口(4): 治則:疏風散邪,清熱利濕。 方藥:可用雙解散加減。 (二)陰虛血燥,唇口失養(4): 治則:涼血祛風,養陰潤燥。 方藥:可用四物消風飲加減。 【預防與調護】 1.避免煙酒、辛辣厚味等不良刺激,諸如薑、蔥、蒜、辣椒、花椒、羊肉等。可食苦瓜、 百合、木耳等蔬菜。 2.避免長時間的風吹、日曬,乾燥季節口唇常以護唇油潤之。 3.保持口腔衛生。避免舔唇、咬唇的不良習慣。 【參考資料】 (1)張叢笑:耳穴貼壓治療唇瘡32例。陝西中醫,2005;26(11):1217。 (2)萬曉春、莊田畋:內外合治唇風26例療效觀察。四川中醫,2006;24(6):90-91。 (3)醫康網︰http://www.lkum.com/pages/QJKlmrdk.html。 (4)中醫頻道:http://zhongyi.ifeng.com/baike/view/20108/83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