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季 養 生 台北市介良中醫診所院長 黃介良醫師
冬季,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涵蓋三個月,是一年之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中醫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在一年之中和所有生物一樣具有生、長、收、藏的變化,強調人體必須順應四時的自然變化,其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人體適應自然的能力,以利用自然界的有利因素,抵抗自然界變化的不利因素。冬季自然界萬物生機閉藏,陰氣隆盛,人體腠理致密,陽氣潛藏,陰氣轉盛。在病變方面,傳統寒涼之藥,更易增加陰氣,不宜多用。在養生方面,要注意保持陰氣的平和,使陽氣固密,這就是『冬季養陰』的道理。 〝冬季養生〞除了避寒就溫並適度吃補外,尚有幾種疾病的好發應特別注意: 一、流行性感冒:冬天感冒特別容易流行,主要除了天氣變化之外,冬季時人體中的免疫系統前哨 — 黏膜與纖毛會因為空氣比較涼燥,而功能較弱,以致不能阻擋病毒的入侵。而這時又因一般人天冷而較易處於封閉的環境,相對的比較容易被傳染流行性感冒。在抗流感策略上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為主,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就是未病先防的最佳方法。 二、心血管疾病:誘發中風的因素非常多,最常見的是天氣驟寒,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管破裂而發生腦溢血,天寒而乾燥則易使血液濃稠發生腦栓塞,或是便秘、飲酒過量、情緒激動、降壓過度、飲食不當,都能引起中風。防止中風最重要的是嚴格控制高血壓,並堅持早治及穩定血壓;其次是控制情緒、防止肥胖及動脈硬化、戒除菸酒、保持大便通暢、留心天氣變化、注意保暖,並可於平時選用: 1. 減脂除壓茶:選用山查、決明子、烏梅、五味子、甘草等,熬湯或沖茶可降 血脂及降血壓,尤其冬天好吃肥甘等高熱量火鍋食物,輔以此茶飲,可取平衡作用。 2. 適度配合針灸:針灸可以疏通經絡,間接可穩定血壓及預防中風。 三、消化道潰瘍:冬季也是此病的好發季節,除了氣候變化的因素外,天冷易於飲食過量、喝酒或是吃些辛辣刺激食物,使胃腸負擔過量而發生消化性潰瘍,因此,除了平常飲食的節制外,可選用加味四神湯﹝山藥、茯苓、薏苡仁、芡實、蓮子﹞來調養保健。
│